本帖最后由 汕閩人0660 于 2012-4-9 14:46 編輯
666.jpg (26.55 KB, 下載次數: 1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4-9 12:41 上傳
舞瑞象,慶豐年,此俗緣于古代嶺南多象,有象耕象舞之習尚。象在嶺南早已絕跡,但象舞則成為民間的傳統游藝形式猶存。上古時期,人們還曾敬奉大象,因此,不少原始舞蹈模擬大象莊嚴持重的情態(tài),以祈求它們迅速繁衍,造福村社。海豐縣以前有四班“瑞象”館,即粵東著名拳師劉阿梅率領的公平鎮(zhèn)西北社合興館、蔡厝圍村名師蔡清玩組織的舞象班、笏口村名師陳雪隆創(chuàng)辦的義和館及東沖寮口村瑞象班,現香港南少林添師國術會也有舞象班。下介紹海豐附城鎮(zhèn)笏口瑞象舞: 舞瑞象是笏口村民間融武、舞、樂合一的體育活動,每逢佳節(jié),民間盛事必舞之。據傳清末時,笏口村名師陳雪。ǚQ紅蝦仙、),自幼學武,又習醫(yī)學,擅長兒科,醫(yī)術精湛,遠近聞名。年青時經常出入于深山庵寺,有一晚“夢見一孩童在山坡牧羊時,忽從深山野林跑出一白色龐然大物,孩童驚恐,放去羊群,急跑回家,爺爺聞訊速同孫兒跑來山坡,見一白象在護衛(wèi)著群羊,老人走近象前,見白象很熟人性,驚叫一聲,此乃神象也!它那種莊嚴持重,自信憨厚,善良可親的情態(tài)感動老人家的心。老人向前鞠躬,并撫摸著象腿說道:‘神象,神象,能否讓我孫兒騎一 騎’話音剛落,神象前腳一蹲,用鼻子把孩童卷上象背,任其玩耍。老人驚奇不已,高興之余想把神象留住……”這時夢醒。自那以后,神象的動態(tài)經常在雪隆師腦海浮現,被它那種莊嚴而不悪,自信而不欺,憨厚而善良舉止打動了心。在清末民初期間,由雪隆師在笏口村創(chuàng)辦“義和館”瑞象班,代代相傳至今(技藝還傳教于東沖寮口村)。 舞瑞象從開場見禮、四方尋吃、吃后憩息、飽后回歸、收埸還禮等環(huán)節(jié)及禮節(jié),基本按舞“白額青面獅”的套路(笏口村先輩原有舞白額青面獅)。但不同是整套動作表現較慢,表演方式有:伸縮拂拭鼻子,搖耳跺腳,仰天長吼等,重點突出瑞象的威嚴、穩(wěn)重、自信、不相欺、憨厚可愛種種情態(tài),動作必須按各個環(huán)節(jié)去掌握。其舞瑞象的禮節(jié)和配樂與舞“虎獅”基本相同。(陳貴培、陳五貴口述,呂校選提供資料) 香港蔡惠進整理
該貼已經同步到 汕閩人0660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