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w4oac"><noscript id="w4oac"></noscript></menu>
    <code id="w4oac"><abbr id="w4oac"></abbr></code>
    <delect id="w4oac"></delect>
  • 查看: 14373|回復(fù):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戲曲] 汕尾海陸豐西秦戲簡介

    [復(fù)制鏈接]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1#樓主
    發(fā)表于 2012-4-9 11:14: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海陸豐(海豐縣與陸豐縣的統(tǒng)稱)鐘靈毓秀,區(qū)區(qū)之域,至今保持著正字戲、白字戲、西秦戲、竹馬戲、皮影戲等好幾個劇種,可謂奇跡。其實其中不無原因。   
      西秦戲源自秦腔,即琴腔、甘肅腔。西秦戲傳人海陸豐,說法有二:一說明代萬歷年間,陜西隴右(今甘肅天水)有位劉天虞(與同代戲劇家湯顯祖是攀友),到廣州做官,帶3個西秦腔班子,經(jīng)過江西流人粵東、閩南、臺北一帶,后來在海陸豐扎根,并與海陸豐民間藝術(shù)和語言結(jié)合,逐漸游離于西秦腔而自立門戶,形成現(xiàn)在的西秦戲;一說明代崇楨年間,甘肅一帶的李自成敗軍沿閩贛邊界進入廣東之后,敗軍中一些陜甘藝人在海陸豐聚班演戲所流傳下來的。西秦戲植根海陸豐之后,深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西秦戲的唱、白雖然沿用中州音韻,但曲文通俗淺顯,加上藝人們不斷學習正字、白字等兄弟劇種和民間藝術(shù)的長處,以豐富和提高自己,因而使之逐漸發(fā)展成為一個別具風格與特色的地方劇種。在清代乾隆、嘉慶年間,海陸豐竟擁有40多個西秦戲班,流行地區(qū)從原來的粵東、閩南。臺北,擴大到廣州、香邀及東南亞等地。   
      西秦戲主要聲腔是正線和西皮、二黃,還有小調(diào)與少量昆腔。西秦戲以正線為本腔,其劇目占全部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西秦戲在流傳過程中,大大發(fā)展與豐富了提綱戲(即純科白或科白夾唱的劇目)。由于提綱戲是以大嗩吶和大鑼、大鼓、大鈸等吹擊樂伴奏的,即適應(yīng)城鄉(xiāng)廣場的演出,又迎合群眾做社戲和喜慶戲時崇尚熱鬧的要求,因而給西秦戲開拓了一條發(fā)展和繁榮之路。  
    ---------------------------------------------------------------------------  
          西秦戲又名亂彈班,主要演出于海豐縣和陸豐縣,曾到廣州、香港和東南亞演出。唱腔念白均用中州官話,主要聲腔有正線、西皮、二簧和昆曲、小調(diào)。正線是西秦戲的本腔,包含二番、梆子兩類,二番使用最多。以正線演唱的劇目約占西秦戲全部劇目的2/3以上,主要有“四大弓馬戲”《上京連》、《三官堂》、《哭監(jiān)寫狀》、《沉香打洞》和折子戲《仁貴回窯》、《重臺別》、《送妹》、《劉錫訓子》等。   
           明、清兩代有西秦腔在國內(nèi)流傳,清乾隆時吳長元著《燕蘭小譜》有“琴腔”即“甘肅調(diào)”、名“西秦腔”的記載。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在陸豐縣碣石鎮(zhèn)北關(guān)帝廟“甘肅調(diào)”、“丙子順泰源”戲班在該處演出的劇目及演員名字的墨跡。順泰源班是海豐西秦戲三大老牌名班之一,所錄演出劇目有《打金枝》、《錦香亭》、《貴妃醉酒》等。道光年間海豐縣舉人黃漢東作《竹枝詞》云:“十月山村人謝神,梨園最好唱西秦。聲容近數(shù)興華旦,未許東施強效顰!狈从沉宋髑貞虍敃r已有自己的成名演員。咸豐十年(1860年)重修潮州田元帥廟時,眾戲班勒石決議“西秦班每年每班銀二元”敬神,是時潮州等地的群眾把西秦戲視為大戲。清末,西秦戲的演出活動大多在惠東縣以東的“福佬”話地區(qū)進行,為了與其他劇種進行競爭,發(fā)展了大批純科白或以科白為主的擔綱戲,如《秦瓊倒銅旗》等均以大嗩吶和大鼓、大鑼、大鈸伴奏,氣派雄壯,適合城鄉(xiāng)廣場演出,又迎合觀眾崇尚熱鬧的要求,故此大受歡迎。這時的西秦戲演出劇目分文戲、武戲兩類。文戲的主要劇目有有“四大弓馬戲”、“三十六本頭”,武戲如“七十二提綱”等多取材演義小說,武打?qū)倌吓晌涔。腳色、場面合稱“五行十柱”,即打面行的紅面、烏面、丑,打頭行的正旦、花旦、藍衫、婆腳、網(wǎng)辮行的老生、文生、公末,旗軍行的烏軍、紅軍,音樂行的文畔、武畔。辛亥革命前后,一些戲班曾到廣州、香港謀生,順泰源班、雙福和班、賽豐年班、慶臺春班等還遠涉重洋赴東南亞演出。提綱戲的盛行雖然也造就了一批多才多藝的演員,但粗制濫造的編演也導(dǎo)致不少傳統(tǒng)文戲和表演、唱功藝術(shù)的失傳。   
          民國14年(1925年)海、陸豐縣爆發(fā)了轟轟烈烈的農(nóng)民運動,兩縣藝人聯(lián)合成立梨園工會,藝人翻身作主,踴躍投入革命風暴,后來革命失敗,西秦戲藝人遭到嚴重的迫害摧殘,戲班逐漸衰敗。民國30年和34年日本侵略軍的兩度占領(lǐng)海、陸豐縣,加上民國32年發(fā)生的大饑荒,更使西秦戲幾乎陷入絕境。解放戰(zhàn)爭時期災(zāi)禍連綿,西秦戲的職業(yè)戲班由最多時的30多個班(還有50多個民間清唱曲班),銳減為僅剩新順泰源、慶壽年和慶豐年3班,而且都瀕臨解體。   
           建國后,幸存在世的老藝人張漢標、羅宗滿、曾月初以及名演員羅漢標、孫俊德、唐托等,在人民政府文化部門的支持下匯聚慶壽年班,曾于1950年和1951年到香港、廣州演出。1956年老藝人記錄整理了《仁貴回窯》、《重臺別》、《劉錫訓子》、《宋江殺惜》、《審馮旭》、《斬鄭恩》、《徐棠打李鳳》等70多個傳統(tǒng)劇目,吸收了一批女學員隨班學藝,對唱腔、表演、舞美等進行了改革和提高,同時將劇團改名為海豐縣西秦戲劇團。1961年該團派出演員和音樂人員赴陜西省戲曲劇院學習交流,這些人員回來后推動了西秦戲的藝術(shù)革新,也為后來編演《貨郎計》、《鐵孫子》、《赤鄉(xiāng)烈火》等新戲打下基礎(chǔ)。正當西秦戲大步向前的時候,劇團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解散。1978年重建海豐縣西秦戲劇團,西秦戲再獲新生。   




    該貼已經(jīng)同步到 汕閩人0660的微博

    樓主熱帖
    [文化天地] 海豐白字戲《龍宮奇緣》廣東省文化節(jié)演出圓滿
    [城事報料] 戲之韻·海豐白字戲赴梅隴“華光大帝公”演出
    [圖看汕尾] 中秋月
    [圖看汕尾] 小舞者·張舒欣
    [文化天地] 白字戲《龍宮奇緣》
    [城事報料] 海豐白字戲在梅隴塘前村演出《白羅衣·拷陶》

    2#狀元
    發(fā)表于 2012-4-9 11:23:19 | 只看該作者
    點擊進入微信
    再獲新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市民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客服投訴、違法和不良信息、未成年人保護舉報電話:0660-3277345 舉報郵箱:swsmw@qq.com

    快速回復(fù)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中文欧美日韩久久,免费婬色男女乱婬视频国产,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14,麻豆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99九九这里只有精品2
  • <menu id="w4oac"><noscript id="w4oac"></noscript></menu>
    <code id="w4oac"><abbr id="w4oac"></abbr></code>
    <delect id="w4oac"></del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