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w4oac"><noscript id="w4oac"></noscript></menu>
    <code id="w4oac"><abbr id="w4oac"></abbr></code>
    <delect id="w4oac"></delect>
  • 查看: 2586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文學] 【品清湖第四期】汕尾紅色文化名片(特約)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樓主
    發(fā)表于 2020-11-27 15:36:01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城區(qū)文聯(lián) 于 2020-11-27 17:03 編輯

    汕尾紅色文化名片


    紅 宮 紅 場

      海豐紅宮紅場舊址,位于廣東省海豐縣城城紅場路中段座北朝南。
      紅宮紅場是中國大革命時期以彭湃同志為首的共產黨人領導海陸豐人民建立的第一個蘇維埃政權的革命活動場所。彭湃同志在這里掀開了中國革命光輝的一頁。
      紅宮原為明代學宮。于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29)海豐知縣鄭源所建,其面積為1850m2。現存建筑有靈星門、拱橋泮池、前殿大成殿(又稱“文廟”)和兩廂配殿。兩廂配殿現保存許多革命文物。大成殿是紅宮主體結構。大成殿重檐歇山頂,據記載屋內置五柱斗式梁架,有瓜柱、插枋、雀替等裝飾其上,墻上照大革命時期原樣貼有“打倒軍閥”、“工農兵團結起來”、“蘇維埃政權萬歲”等標語,室內擺著長凳,主席臺居上首,上覆紅布,都按大革命時期的原貌布置。
      1927年在中共東江特委和彭湃同志的領導下,在“八一”南昌起義部隊紅二師的幫助下,海陸豐人民繼4月和9月兩次武裝暴動之后,10月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奪取政權。19271118日至21日在這里召開海豐全縣工農兵蘇維埃代表大會,成立海豐蘇維埃政府,通過了“沒收土地案”等八項政治綱領。大會場四周和街道都粉刷成紅色,會場用紅布覆蓋墻壁,代表紅色政權,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在此誕生,因此把學宮改稱“紅宮”。此后,革命政權的許多重要會議都在這里召開。
      紅宮東側的紅場舊址,原為明代“社倉”,清代時稱“東倉”,清末倒塌成為草埔,因此當時稱該地為“東倉埔”,占地2.2m2。海豐蘇維埃政權成立后,彭湃同志號召在此地興建紅場大門和司令臺。大門門額上浮塑“紅場”兩個大字,兩邊浮塑“鏟除封建勢力,實行土地革命”的對聯(lián),紅場中央設有傳聲臺。121日在這里召開5萬多人參加的大會,慶祝海豐蘇維埃政府成立。192812日,董朗、顏昌熙等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與葉鏞、袁裕、徐向前等率領的廣州起義部隊在此勝利會師。1986年在紅場中心安放彭湃烈士銅像。
      紅宮、紅場及保存的革命文物,猶如一篇波瀾壯闊的革命史章,向人們展現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浴血奮戰(zhàn)的光輝事跡,激勵著后人沿著先烈開創(chuàng)的道路奮勇前進。
    1961年國務院頒布“紅宮紅場”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彭 湃

      彭湃(1896.10.22-1929.8.30),乳名天泉,原名彭漢育,曾用過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城郊橋東社人,出身于一個工商地主家庭。中國農民運動的杰出領袖。1917年東渡日本求學,1918年入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積極參加中國留學生的反帝愛國活動。1919年參加早稻田大學激進青年組織——建設者同盟。十月革命后,開始研究社會主義學說。1921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初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同年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秘書。7月廣東革命政府在廣州創(chuàng)立農民運動講習所,他曾擔任第一屆和第五屆農民運動講習所主任。192710月,在廣東海陸豐(今汕尾市)地區(qū)領導武裝起義后,建立了海豐、陸豐縣蘇維埃政府(這是中國第一個農村蘇維埃政權)。19287月在中共六大上,繼續(xù)當選為中央委員,在六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會后中共東江特委和潮梅特委合并為東江特委,被指定為書記。同年冬,調到上海,任中共中央農委書記兼江蘇省委軍委書記。1929824日,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30日壯烈犧牲于龍華的上海警備司令部內,時年僅33歲。中國工農紅軍曾建立彭(湃)楊(殷)軍事政治學校,以志紀念。
      彭湃的《海豐農民運動》,對當時正在蓬勃開展的全國農民運動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對幫助解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困難,反封建惡習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為后來大規(guī)模的農民運動播下了革命的種子,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彭湃領導建立的海陸豐蘇維埃政府,為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為以后紅色政權的建設在理論和實踐上積累了經驗,開辟了中國革命以農村為基地走向勝利的道路。
      彭湃發(fā)表的《沒收土地案》是新民主主義的土地革命運動起點,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土地革命運動積累了經驗。
      1926年,毛澤東稱彭湃為“農民運動大王”。
      1929831日,中共中央發(fā)表宣言,對彭湃一生作了高度評價:“他這樣的革命斗爭歷史早已深入全國廣大工農勞苦群眾心中,而成為廣大群眾最愛護的領袖。誰不知廣東省彭湃,誰不知彭湃是中國農民運動的領袖”!
      民俗學家鐘敬文早年在一篇回憶彭湃的文章里,稱彭湃是“一個生死于理想的人,他靠理想活著、工作著,最后也為理想欣然死去”。
      2009910日,彭湃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周恩來金廂脫險

      192710月初,南昌起義軍南下海陸豐。在中共汕頭市委書記楊石魂陪同下,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委員、前委書記周恩來,及同行的起義軍前敵總指揮、11軍軍長葉挺,11軍黨代表聶榮臻,先到陸豐湖東,因未找到地方黨組織,又返回南塘,與中共陸豐南塘區(qū)委書記黃秀文取得聯(lián)系,當時周恩來身患疾病,楊石魂雇了一頂轎子,抬著周恩來,來到金廂黃厝寮村,住在黃秀文的家里,治療休息近10天,受到地方黨組織及黃秀文家人無微不至地照顧。爾后,在楊石魂、黃秀文的陪同下,周恩來、葉挺、聶榮臻等趁夜色在金廂洲渚村海邊,乘木船渡海,安全抵達香港。周恩來在香港病愈后前往上海。
      周恩來渡海處位于陸豐市金廂鎮(zhèn)洲渚村。19927月陸豐縣人民政府在該處建立紀念碑。碑高5.6米,寬1米,紀念碑基座石欄等占地面積64平方米。周恩來養(yǎng)病居址于1986年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于2000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周恩來同志渡海處紀念碑



    海豐縣總農會

    海豐縣總農會舊址位于海豐縣城東鎮(zhèn)龍山西側,東鄰赤山約農會舊址,原是明朝所建天后宮(俗稱龍山媽宮),面積256.25平方米左右。
      192210月赤山約農會的成立,對海豐農民運動的迅速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到12月,海豐全縣已有12個約成立了農會,轄98個鄉(xiāng),參加的有2760戶,約16590人。192311日,海豐縣在天后宮舉行農民代表大會,宣告海豐縣總農會成立,出席大會的各鄉(xiāng)代表,共有60多人。大會選舉彭湃為會長,楊其珊為副會長。彭湃為總農會制作了會旗,農會印章,起草了《海豐縣總農會臨時簡章》和各約農會的章程。
      海豐縣總農會成立后,積極開展工作。宣傳部采用多種宣傳方法,到各鄉(xiāng)開展活動。同時,農會還提出“農民教育”的口號,教育部辦起了農民學校,使農民有了一定的文化,可不受地主的欺騙。農會通過種種努力,切切實實為農民群眾謀利益,因而深得人心,影響極大。至19234月,海豐、陸豐、歸善(惠陽)三縣已有70余約,500余村,20多萬人參加農會,接著農會發(fā)展至潮梅的五華、普寧、惠來三縣,相繼成立惠州農民聯(lián)合會和廣東農會,會址都在海豐。海豐農民運動進入影響更深刻的發(fā)展階段。
      1963年,海豐縣總農會舊址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舊址因年久失修荒廢,1978年縣政府撥款修建。



    紅二師碣石作戰(zhàn)指揮部

      紅二師碣石作戰(zhàn)指揮部舊址位于陸豐玄武山旅游區(qū)內,為一棟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該樓于1925年由一個基督教會組織所建。舊址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保護面積6000平方米,內設有展廳二層,陳列主要物品28件。19271111日,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和陸豐各地赤衛(wèi)隊10000多人圍攻碣石城,作戰(zhàn)指揮部就設在這里。
      19278月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成立后,對陸豐紅色政權和武裝爭斗給予很大的支持和配合。10月下旬,海陸豐黨組織決定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陸豐工農革命軍團隊在工農革命軍第二師一個營的配合下,在克服河口、大安之后直逼陸豐縣城。114日凌晨,駐龍山的戴可雄保安團棄城向碣石潰逃。陸豐縣委鑒于海豐、陸豐兩縣逃匿在碣石城的三支保安團殘余武裝嚴重威脅著剛剛建立的工農政權,決定攻打碣石城。1111日晨,彭湃、董朗率紅二師一個營及張威、林鐵史組織的東南各區(qū)赤衛(wèi)隊共10000多人分數路向駐守玄武山一帶外圍的保安團發(fā)動猛烈的進攻,一舉攻破敵外圍防線,保安團退入城內固守。紅軍和赤衛(wèi)隊攻打碣石的作戰(zhàn)指揮部設在此處,以玄武山為大本營,繼續(xù)發(fā)動對敵攻擊包圍。1212日,困守碣石城內的保安團棄城向惠來葵潭方向逃跑,被赤衛(wèi)隊截擊,死傷大半。碣石城遂收復。
      20097月被確定為廣東省國防教育基地。201312月,被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公布為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紅四師在埔仔峒

      紅四師師部舊址位于海豐縣海城鎮(zhèn)埔仔峒浮潭村黃氏祠堂。黃氏祠堂后被國民黨軍燒毀,建國后村民重建。
      192815日,廣州起義部隊教導團、警衛(wèi)團和先期撤退到花縣的黃埔軍校特務營余部改編的工農革命軍第四師(后稱紅四師)1200多人抵達海豐,與紅二師會師。后紅四師開往陸豐、普寧、惠來一帶幫助東江大暴動。19283月,海陸豐縣城陷落后,紅四師輾轉海陸豐和潮普惠之間進行反“圍剿”。4月,紅四師300多人撤到海豐蓮花山埔仔峒山區(qū),師部設在黃氏祠堂,在這里分散游擊。53日,紅四師參加了反擊海豐縣城的戰(zhàn)斗。由于配合有誤,沒有占領海豐縣城,紅四師退回埔仔峒一帶堅持斗爭。617日,紅四師在蓮花山白目洋遭敵人襲擊。葉鏞正患瘧疾,藏于草寮內被敵人逮捕后殺害。徐向前繼任紅四師師長,與劉校閣任黨代表,帶領紅四師余部200多人,撤進赤石大安峒及明熱峒繼續(xù)隱蔽斗爭。
      2004年,被海豐縣人民政府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四十九團在黃羌

      紅四十九團團部舊址位于海豐縣黃羌林場朝面山大路下村楊氏祖屋。1975年建水庫移民,村民在高處建亭作為紀念,2016年新建。
      19299月,省委指示海陸惠紫特委重新組建紅軍。10月,海陸惠紫特委在海陸豐赤衛(wèi)隊的基礎上,在海豐朝面山正式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第十七師第四十九團,團長彭桂,政委黃強,初成立時僅百多人,后發(fā)展成為三個營。第一營營長黃柏梅、政委顏云;第二營營長陳伯虎,政委彭元岳;第三營營長林軍杰,政委古鴻江。紅四十九團的成立,宣告海陸豐的武裝斗爭在停頓了半年之后又揭開新的序幕。19304月,編為紅十一軍第四縱隊。10月,改編為紅六軍第二師第一團,師長彭桂,師政委黃強,一團團長林軍杰。19315月以后又改稱東江獨立師第一團。


    激石溪革命先烈紀念園

      激石溪革命先烈紀念園位于陸河縣新田鎮(zhèn)激石溪村,距新田圩約13公里。
      19232月,新田激石溪村農會成立,1925年激石溪農軍建立。在區(qū)農會領導下,激石溪農軍參加了多次戰(zhàn)斗,19263月,參加攻打新田屯寨;9月,配合萬東農軍攻打五華地主武裝;10月,配合紫金農軍攻打莊田地主;此后參加了攻打劍門坑、上砂等地的戰(zhàn)斗;192711月還參加了陸豐第三次武裝起義。1927107日,南昌起義軍24701300余人在團長董朗的率領下,抵達激石溪三江口村,受到當地農會及群眾的熱烈歡迎,該部隊以激石溪山區(qū)為依托,展開兩年多的革命武裝斗爭。193012月,海豐、陸豐、紫金三縣的黨員代表大會在激石溪村高崗子召開,成立了海陸紫縣委、縣蘇維埃政府,縣委、縣蘇駐地在高崗子、暗徑子、三江口等地。1932年秋開始,廣東軍閥對海陸紫蘇區(qū)進行圍剿,激石溪根據地遭受到嚴重損失,19334月,海陸紫縣蘇維埃政府主席林潭吉在海豐被叛徒殺害;9月,“中共五大”中央委員、海陸豐早期農民運動領導人之一的楊其珊在激石溪被叛徒殺害;194712月,海陸豐人民自衛(wèi)隊東北大隊以激石溪為游擊地,采取靈活的游擊戰(zhàn)術,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武裝,為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作出了貢獻。
      2009年冬,陸河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為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籌資興建該園,園內有大門牌坊、景英亭、英烈紀念碑、楊其珊塑像等。201312月,被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公布為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營救文化名人何香凝、柳亞子


      1941128日,太平洋戰(zhàn)事爆發(fā),香港淪陷。一批暫居香港的文化界名人、抗日愛國民主人士身陷囹圄,周恩來指示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負責人廖承志、連貫組織營救,對其中的何香凝、柳亞子等數十人的去向,特別作了具體安排。當時,八路軍辦事處的連貫鄭重將柳亞子父女、何香凝女士及兒媳交給地下黨員謝一超和統(tǒng)戰(zhàn)人士廖安祥。讓他們護送乘船從海道到海豐。謝一超是汕尾人,地方熟悉,經驗豐富,事先將何、柳的家人從羅便尋道移到銅鑼灣避風塘。
      19421月中旬,謝一超用小船載他們到長洲島。但因原來準備的貨船已遭破壞,加上日軍封鎖,在與謝一超同在香港經商的紅草鎮(zhèn)新村人楊紹良(原少年先鋒隊員)商洽后,決定改乘他包載家屬回鄉(xiāng)的兩艘漁船離開長洲。在漂泊了八、九天之后,在城區(qū)馬宮街道南湖村前海灘登陸。隨即抵達青草新村,何香凝等住楊成興之家(“成興”大院),柳亞子等住楊勝昌之家(“勝昌”大院)。海陸豐中心縣委書記謝創(chuàng)和前東江特委的代表藍訓材前往接洽和安排行程。居留期間,何香凝畫一幅“梅”送給屋主楊成興,柳亞子為屋主楊勝昌書一對聯(lián):“繡戶香風暖,春庭曉景長”。





    銅 鑼 寨

      汕尾市城區(qū)東涌鎮(zhèn)銅鑼寨是個古村落,整村有寨墻環(huán)圍,近年來,政府多次撥款對該村革命舊址進行修繕,現該舊址主體結構保存較為完好。
      1924年,彭湃同志領導的農民運動不斷發(fā)展壯大,遍及海陸豐大地。革命前輩楊其珊曾在銅鑼寨村組織農會,受革命精神熏陶,該村唐氏族人唐大和、唐招、唐滿、唐鵬和王潮州、蘇潭佐、黃佛深、彭堅等10多位進步青年當時都參加革命。
      1924年至1949年各個革命戰(zhàn)爭歷史時期,許多革命同志駐扎在銅鑼寨村唐氏宗祠,召開會議,進行軍事活動。銅鑼寨人民對革命同志熱情接待,送衣送吃,站崗放哨,做了大量工作,無私奉獻,為中國革命勝利銅鑼寨村犧牲了10多人,其中被追認為烈士4人。
      1956年,海豐縣人民政府評定銅鑼寨村為“革命根據地紅色游擊區(qū)”。




    田墘紅樓

      第七區(qū)蘇維埃、抗日合作軍駐地舊址位于汕尾市紅海灣開發(fā)區(qū)田墘街道一村紅樓巷。
      紅樓原是游克楨等鄉(xiāng)賢于1916年籌建的白沙學堂,主址系中西合璧的二層樓房建筑,屋頂硬山頂結構,主體呈四合院布局,女兒墻、走廊、欄桿等是仿羅馬式造型布設,建筑藝術價值極高。
      1927年海豐第七區(qū)蘇維埃黨政機關設于此后,墻壁粉刷成紅色,故稱“紅樓”。1928年初,海豐第七區(qū)蘇維埃黨政機關轉移時,在墻壁上寫有多條標語。
      1941年抗日合作軍駐此時,與日偽進行浴血戰(zhàn)斗,紅樓因此而更富有革命紀念意義。




    江南青年公學

      江南青年公學是粵贛湘邊區(qū)黨委開辦的,遺址位于陸河縣城西北部。
      一九四九年二月,河田解放,海陸惠紫五邊革命根據地基本形成。三月,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一支隊和江南地委進駐河田。東一支和江南地委,利用河田解放區(qū)的有利位置和穩(wěn)定條件,在這里舉辦了第一期、第二期教導隊,先后于四月中旬、六月中旬結業(yè),合計結業(yè)學員二百四十人。這對于提高干部的政治軍事素質,充實連排干部,增強部隊戰(zhàn)斗力是有貢獻的。更重要的是,隨著偉大的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突飛猛進,解放區(qū)迅速擴大,接管城市在即,培訓大批干部成為繁重而緊迫的任務。據此,東一支和江南地委決定在河田創(chuàng)辦江南青年公學,通過這所新型的學校,培訓各方面的人材。
      江南青年公學不是一般的學校,而是培訓與鍛煉革命青年的革命熔爐。故此,學習內容與方法,是針對當時人民解放戰(zhàn)爭形勢發(fā)展的迫切需要而制定的。它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時事形勢教育、革命理論教育、黨的政策與策略教育。江南青年公學從七月上旬開學,到八月底結業(yè),歷時一個多月,結業(yè)時,發(fā)給畢業(yè)證書,以作留念。結業(yè)前,動員報名到各條戰(zhàn)線去,按照自報和與上級指定分配的原則,安排學員去向。但人民解放戰(zhàn)爭形勢發(fā)展急劇向前推進,海、陸、紫相繼宣告解放,東江第一支隊主力部隊也很快從海陸豐向惠州挺進。因此,江南地委決定,江南青年公學隨軍遷往惠州。1015日惠州解放后,江南青年公學隨軍進入惠州,奉命與東江公學合并。



    海陸豐革命歌謠

      《海陸豐革命歌謠》是汕尾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搜集整理而成的紅色歌謠集。
      海陸豐革命歌謠,是海陸豐廣大人民群眾在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斗爭中創(chuàng)作出來的文學形式。
      自1921年開始,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海陸豐人民,在被毛澤東同志稱為“農民運動大王”的彭湃同志帶領下,開展了一場名震中外的海陸豐農民運動。在開展農運期間,以彭湃等農運領導人,運用了歌謠這一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宣傳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書選輯了上述三個時期的歌謠近百首,這些作品的作者有彭湃等農運領導人,有參加革命運動的戰(zhàn)士、農民和工人。作品的內容較為豐富,具有強烈的革命性、鼓動性、可讀性、可傳性。革命歌謠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發(fā)揮了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書的編輯出版,將是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本的好教材。




    黃旭華

      黃旭華,1926312日出生于廣東省汕尾市紅海灣區(qū)田墘鎮(zhèn)。廣東汕尾紅海灣田墘人,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中船重工集團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zhàn)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他開拓了中國核潛艇的研制領域,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北省科協(xié)榮譽委員,曾任前中國船舶工業(yè)總公司719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副所長、所長兼代理黨委書記、以及核潛艇工程副總設計師、總設計師、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等職。
      1949年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在校期間,他參加進步團體,領導歌詠團,親歷護;顒,表現優(yōu)秀,于19455月成為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先后從事過民用船舶和戰(zhàn)斗艦艇的研究設計工作。1958年黨中央批準聶榮臻元帥關于研制核潛艇的報告,黃旭華被指名參與并領導核潛艇研究設計工作,歷任研究所的副總工程師、副所長、所長;受國防科工委任命為核潛艇工程隊總設計師、總設計師。
      黃旭華從事核潛艇研制工作30多年,為中國核潛艇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在核潛艇水下發(fā)射運載火箭的多次海上試驗任務中,他作為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副指揮,嚴格執(zhí)行上級指示,處理了許多重大技術問題,并榮獲船舶工業(yè)總公司個人一等功。他參與完成的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研制,獲198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導彈核潛艇研制獲199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業(yè)總公司勞動模范。1989年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
      為了祖國的事業(yè),為了保護國家機密,黃旭華30年沒回家,體現了一個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家國情懷。
      20141月,黃旭華當選中國中央電視臺2013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171025日,獲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119日,獲得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敬業(yè)奉獻類獎項。2019917日,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榮譽勛章——共和國勛章。2019925日,被授予“最美奮斗者”榮譽稱號。


    彭士祿

      彭士祿,1925年出生于海豐縣城橋東社,彭湃之子。我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
      彭士祿3歲時母親蔡素屏犧牲,4歲時父親在上海龍華就義,后隨祖母周鳳逃亡香港、澳門。7歲時被七叔彭述帶往汕頭,交由地下黨組織托付給支持革命的窮苦人家撫養(yǎng)。為避免敵人“斬草除根”,他輾轉一家又一家,不斷易姓改名,認百家父母,吃百家飯菜,穿百家衣裳。為了求生存,他當過小乞丐、傭人、放牛郎、繡花工。1933年和1936年兩次被捕,后在祖母周鳳和黨組織營救下獲釋。
      1939年他參加東江縱隊當特務員。半年后,黨組織把他送回香港轉赴重慶,見到敬愛的周恩來副主席。1940年底彭士祿到延安,先是讀書,后在延安中央醫(yī)院當護士。1943年組織又讓他繼續(xù)念書,被評為模范學員。1945年“八一”參加中國共產黨。讀書后即任化工技術員,1951年被派往蘇聯(lián)留學。學成回國后,曾任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副總工程師、副院長、總設計師、六機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水利電力部副部長、總工程師、核工業(yè)部總工程師等職。
      彭士祿領導和參加與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制工作并獲得成功,1985年榮獲國家科學進步特等獎。作為總設計師,彭士祿為特等獎第一獲獎人。1988年獲國防科工委頒發(fā)的總設計師榮譽獎。在我國核動力科學技術發(fā)展中(核潛艇、核電站),彭士祿取得了系統(tǒng)的,創(chuàng)造性的技術成就,為我國核能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獨特的不可磨滅的貢獻,不愧是核能技術領域卓越的開拓者與帶頭人之一。在國際核能動力技術界也擁有很高聲譽。他的熠熠生輝的人生軌跡,被英國出版的《世界名人錄》年年輯入。他是中共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代表,十二屆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四屆及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八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八屆人大環(huán)資委委員。


    張威紀念亭

      張威紀念亭位于陸豐市東海鎮(zhèn)龍山頂龍山中學校內。
      張威(1902-1928),陸豐人,陸安師范畢業(yè)。1923年參加海陸豐農民運動。1924年到廣州參加革命政府舉辦的學習班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隨東征軍回到陸豐。歷任中共陸豐小組長,共青團陸豐特支書記,陸豐縣代縣長,中共海陸豐地委委員,陸豐縣農民協(xié)會執(zhí)委等職。1927年參與領導海陸豐三次武裝起義,11月任中共陸豐縣委書記,后調任紫金縣委書記。19286月,海豐、陸豐、紫金、惠陽成立四縣軍事暴動委員會,張威任陸豐暴動總指揮,718日在陸豐潭頭抗租斗爭中不幸被捕,83日于陸城龍山六角亭被敵人殺害。劊子手殺害張威手段極其殘忍,一刀一塊的割下張威身上的肉,張威怒目而視,沒有哼一聲,犧牲時年僅26歲。
      該紀念亭建筑面積200平方米,保護范圍400平方米,原名為“龍山六角亭”,建于1926年,亭為土木結構,六角型,192883日張威在此英勇就義,就義前在此亭寫下遺書“母親大人:兒死矣,為革命而死,死的光榮”。198711月,陸豐縣人民政府將此亭修葺一新,立匾將該亭命名為“張威紀念亭”。
      張威紀念亭于198711月被陸豐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陸豐縣文物保護單位,20077月被汕尾市委組織部公布為汕尾市黨員教育基地。



    紅色文化村

      1.海豐縣附城鎮(zhèn)新山村位于海豐縣城東南部,是一個純農業(yè)村莊,先后被確定為第三輪省定貧困村,省定“紅色村”黨建示范工程示范點,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和基層組織建設示范村(簡稱“兩個示范”)。該村歷史悠久,民俗風情獨特,是一個紅色村莊,現存有革命戰(zhàn)爭農會舊址,呂煥量、呂煥標、呂培其(一門七烈士)等烈士故居,以及被農民自衛(wèi)軍和赤衛(wèi)隊作為軍訓場所“老灰町”等20多處紅色史跡。該村堅持走紅色旅游發(fā)展路線,深挖古色、紅色、生態(tài)等旅游資源,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建設,重點打造農會舊址(義平社)、社前廣場、社后花園和紅色一條街等項目,目前已啟動烈士故居場所修繕提升等工程建設,以農會舊址為起點的紅色一條街、社前廣場和花園已竣工開放,一個主題鮮明、古色古香、富有閩南風格的紅色村莊以初具雛形。
      2.海豐縣聯(lián)安鎮(zhèn)坡平村位于海豐縣聯(lián)安鎮(zhèn)西部,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第十七師第49團團長、紅十一軍副軍長、東江獨立師師長、東江軍委常委彭桂,東江特委、陸豐縣長的彭元璋,紅49團政委彭元岳等革命先烈,以及歷任廣東軍區(qū)珠江軍分區(qū)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粵東軍分區(qū)副參謀長、廣東省軍區(qū)汕頭軍分區(qū)司令員、湖南省軍區(qū)副參謀長、廣東省軍區(qū)顧問彭沃(大革命時期幸存下來的老赤衛(wèi)隊員)的故鄉(xiāng),也是第三輪省定貧困村。該村的精準扶貧、“紅色村”黨建示范工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工作工作融合良好、推進順利,“紅色村”建設規(guī)劃已具雛形。
      3.陸豐市金廂鎮(zhèn)下埔村下轄3個自然村,分別為下埔村、黃厝寮村、宮前村。下埔村是一個具有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的紅色老區(qū)村,是海陸豐地區(qū)農運活動活躍地區(qū)之一,1927年,周恩來、葉挺、聶榮臻等革命領導人在黃厝寮村黨員群眾的嚴密保護下,在時任陸豐縣南塘區(qū)委書記黃秀文家中休養(yǎng)十幾天。之后從洲渚村乘小船搶渡香港回歸黨中央繼續(xù)革命。由于保護領導渡海,很多人家的房屋都被燒毀,剩下一片廢墟,還有27名赤衛(wèi)隊員和許多在渡海過程中默默貢獻的無名烈士也壯烈犧牲了。2017年底,金廂鎮(zhèn)下埔村被定為省定“紅色村”,依托周恩來、葉挺、聶榮臻等革命領導人居住和活動過的珍貴紅色資源,努力打造“紅色下埔”,傳承賡續(xù)紅色基因。
      4.陸河縣激石溪村位于新田鎮(zhèn)西北部的偏僻高寒山區(qū),地處海豐、惠東、紫金三縣交界處,是中國工農革命時期中國第一個紅色蘇維埃政權——海陸豐蘇維埃革命政權的后方根據地。陸河縣新田鎮(zhèn)激石溪是海陸豐農民革命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激石溪為主的農運基地,為后來“紅二師”建立革命根據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陸河縣新田鎮(zhèn)激石溪是“紅二師”的指揮部。激石溪革命根據地是海陸豐農民革命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和閩粵贛蘇區(qū)時期所形成的紅色資源之一,是革命傳統(tǒng)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2009年興建了“激石溪革命根據地先烈紀念園”,緬懷革命先烈,發(fā)揚擁軍優(yōu)秀傳統(tǒng)。
      5.陸河縣湖坑村位于新田鎮(zhèn)西北部,是新田鎮(zhèn)兩個“省定貧困村”之一,湖坑村是大革命時期紅二師改編的所在地和海陸紫縣委、縣蘇維埃政府駐地,為著名革命老區(qū),有著輝煌的革命斗爭史。湖坑村作為陸河縣革命紅色教育基地之一,重點打造紅色旅游景點,如黃泥潭村的第一屆海陸豐農會會址、湖坑村東江縱隊的交通站、羅陶村戰(zhàn)場、鹿湖炮臺、湖坑兵營舊址、北潭紅軍先烈墓園、三江口紅軍醫(yī)院、后方兵工廠等景點,直至激石溪革命紀念公園,打造一條紅色旅游路線,計劃以現有建成的激石溪革命紀念園為依托打造黨員干部教育培訓中心。
      6.陸河縣北中村隸屬河口鎮(zhèn),位于河口鎮(zhèn)東南部,是海陸豐革命戰(zhàn)爭時期較早較活躍的農民運動村莊之一、解放前期陸豐縣西北地區(qū)自衛(wèi)大隊的集結地和重要的交通網點,謝非同志青少年時期在這里受過革命真理的熏陶,參加地下黨活動時期常在北溪(北中)、南溪工作,曾在陸豐人民自衛(wèi)隊東北大隊北溪交通站(白馬站)工作生活過革命北中村在大革命、土地革命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為中國革命事業(yè)作出巨大貢獻,先后有20多名先烈壯烈犧牲。該村以傳承紅色基因,建設美麗北中為指導思想,新農村建設與紅色村莊建設相結合,新農村示范村建設與黨建示范“雙示范”創(chuàng)建相結合,挖掘紅色革命歷史,發(fā)揚革命解放精神,打造陸河縣紅色革命歷史紀念館及黨員教育活動基地,并逐步完善發(fā)揚精神升級為市級、省級紀念基地,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7.海豐縣富足園村地處海、陸、惠、紫四縣交界山區(qū),山高林密,地勢險要,是海陸豐紅色革命根據地之一,是海陸紫縣委、蘇維埃政府機關隱蔽地,也是中國工農紅軍紅二師和紅軍四十九團的革命活動基地。富足園村屬海陸豐革命根據地中心區(qū),該村范圍內有四十九團團部舊址,海陸紫縣委、蘇維埃政府舊址,蘇維埃政府特務連、守犯處、整槍處、醫(yī)務處、印刷處、療養(yǎng)處、練兵場,紅二師戰(zhàn)壕、紅軍洞、紅二師小紅旗手墓等舊址。富足園村是紅色革命中心區(qū),革命時期,慘遭屠殺300多人,被殺絕30多戶,解放后被評為革命烈士15人,現幸存老紅軍一名。為緬懷革命先烈,傳承愛國文化,由黃羌林場投資368萬元在2016年建設四十九團團部舊址,2017年投資33萬建設紅二師小紅旗手墓,2018年著手海陸紫縣蘇維埃政府、紅軍洞等舊址修復方案,將富足園村打造成為全市有名的愛國教育基地之一。
      8.汕尾紅海灣遮浪街道東尾村具有優(yōu)良的革命傳統(tǒng),紅色資源豐富,素有“紅色鄉(xiāng)”、“共產黨村”的稱號,紅色基因的傳承不斷,F已進行修復“遮湖鄉(xiāng)(東尾村)農會、蘇維埃政權辦公地點遺址”、“中共東尾赤衛(wèi)隊隊館”、“西嶺農會秘密聯(lián)絡點”;興建一棟“紅色紀念館”(含傳統(tǒng)革命教育基地),建設“八區(qū)農會會長石冰被捕處”紀念碑”,建造“東尾紅色文化公園”等。


    鄭振芬一門“五英烈”

      五烈巷位于海豐縣梅隴鎮(zhèn)圩內謝厝巷。
      大革命時期,謝厝巷的謝添全家有51媳參加工會活動,成為骨干。1927年都參加海陸豐三次武裝起義。1928年國民黨反動派軍隊進攻海陸豐根據地后,謝家有5人先后犧牲,后人稱這條巷為“五烈巷”。
      其中,謝振洪、鄭振芬夫婦于1935年在潮普惠大南山被捕犧牲。
      鄭振芬(1904-1935),女,出生于海豐縣城高田社一個貧民家庭。1923年進海城民生布廠做工時參加革命,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初,中共海陸豐地委舉辦黨員訓練班,以應付劇烈事變,鄭振芬與丈夫謝振洪一起參加了學習,隨后參加海陸豐三次武裝起義。鄭振芬于1928年至1935年曾任海豐婦女解放協(xié)會執(zhí)委會長、中共海豐縣委委員、東江特委常委兼組織部長等職。193312月,鄭振芬赴瑞金參加了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


    歸國抗日南僑機工張光旺
      
      張光旺,汕尾市華僑管理區(qū)第二社區(qū)新加坡歸國華僑,原是一名裁縫師,生活穩(wěn)定。為響應回國參戰(zhàn)號召,他通過潛心拜師與突擊訓練,用較短時間學會了汽車駕駛技術,并化名張萬森,報名參加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19398月,張光旺與機工回國服務團戰(zhàn)友們分批來到昆明,他被編入華僑先鋒第二大隊第六中隊,接受短期軍事訓練后迅速投入抗戰(zhàn)。張光旺與戰(zhàn)友一道無數次駕車運送物資,在滇緬公路上冒死穿越,還多次在云南、貴州、四川、湖南等地長途跋涉,輾轉數千公里,搶運了大量國際援華抗戰(zhàn)物資。
      1995年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lián)合會給張光旺頒發(fā)為國抗戰(zhàn)榮譽證書。



    江南地委在赤石
      中共江南地委擴大會議舊址位于海豐縣赤石鎮(zhèn)大安峒新杏村曹家祠。
      194811月底至1214日,中共江南地委在大安峒曹家祠舉行擴大會議。會議由王魯明、藍造主持,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副書記尹林平參加會議并作了重要指示。會議總結了江南地區(qū)建軍兩年來特別是反“清剿”斗爭的經驗,討論和部署打開海陸慧紫五的局面,建立大塊山區(qū)根據地,準備迎接大軍南下,解放全廣東。會議對黨、政、軍的建設也作了相應的決議。




    激石溪革命先烈紀念園3.jpg (391.45 KB, 下載次數: 28)

    激石溪革命先烈紀念園3.jpg

    激石溪革命先烈紀念園2.jpg (262.61 KB, 下載次數: 33)

    激石溪革命先烈紀念園2.jpg

    激石溪革命先烈紀念園.jpg (445.71 KB, 下載次數: 27)

    激石溪革命先烈紀念園.jpg

    勝昌大1.jpg (220.63 KB, 下載次數: 28)

    勝昌大1.jpg

    勝昌大院.jpg (154.26 KB, 下載次數: 30)

    勝昌大院.jpg

    樓主熱帖
    [文化天地] 墨彩飛揚 月滿書香紅草
    [城區(qū)文藝品清湖] 【品清湖第五期】赤膽仁心
    [文化天地] 【品清湖第五期】戰(zhàn)疫歌
    [文化天地] 【品清湖第五期】等我回家
    [文化天地] 【品清湖第五期】李貴雄(篆刻)
    [文化天地] 【品清湖第五期】宅 家(外一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市民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客服投訴、違法和不良信息、未成年人保護舉報電話:0660-3277345 舉報郵箱:swsmw@qq.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中文欧美日韩久久,免费婬色男女乱婬视频国产,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14,麻豆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99九九这里只有精品2
  • <menu id="w4oac"><noscript id="w4oac"></noscript></menu>
    <code id="w4oac"><abbr id="w4oac"></abbr></code>
    <delect id="w4oac"></del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