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hel專門售賣彝族、羌族等少數(shù)民族及殘疾人的手工藝品。
英國兒科醫(yī)生 68歲時定格為“蓉漂” 我的蓉漂生活11 你住幾層樓? 豐子愷說:“人生有三層樓:第一層是物質生活,第二層是精神生活,第三層是靈魂生活! 也許我們大多數(shù)人還在一樓和二樓徘徊,而72歲的英國老太Rachel Grace Pinniger,已經走上了人生的“第三層樓”。 Rachel在成都開了一家手工藝品店,位置在高升橋北街附近,不臨街,七彎八拐才能找到,店里除了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還有一只黑貓。 肥肥的黑貓,懶懶地蜷縮在凳子上,一動不動像塊坐墊,滿頭銀發(fā)的Rachel坐在它旁邊,擺弄桌上一堆剛買回來的工藝品。 初冬的成都,陽光會透過玻璃窗,斜斜地鋪在小小的屋子里,暖暖的。有客人進來,東看看西瞧瞧,視線交匯,老太太會微微一笑。 這大概是追求文藝生活的成都青年,幻想中的小店樣子,就像宮崎駿電影《側耳傾聽》里,小姑娘發(fā)現(xiàn)的那個古老精致的玩具店。 只不過,Rachel的故事是另一種傳奇浪漫。這個一生致力于給亞洲貧窮地區(qū)農村醫(yī)生做培訓的英國兒科醫(yī)生,從25歲開始,沿著喜馬拉雅山脈一路前行,走過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中國藏區(qū),走到棕發(fā)全部變白,直到成為“蓉漂”。 Rachel向顧客介紹店內工藝品。
溫情小店 為手工藝者開辟銷售渠道 2013年,Rachel在成都開店,專門售賣彝族、羌族等少數(shù)民族及殘疾人的手工藝品,通過授人以漁的方式為他們貧困的生活提供幫助,目前有600多個殘困手藝人的家庭因此受益。 每天上午10點,Rachel會準時拉開店鋪的卷簾門。這個點很少有客人,趁著空檔,她整理店鋪里的貨物。針織品、皮雕、珠串、紙畫、木雕、繪畫……她將手工藝品收拾擺放整齊,仔細擦拭上面的灰塵。 悠閑的黑貓,伸個懶腰,跳上旁邊空著的凳子。Rachel整理工藝品,黑貓就躺在那里,挨在一起。 “這些手工織品‘東鄉(xiāng)之花’,是中國西北山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東鄉(xiāng)族制作的,不少東鄉(xiāng)人都是種田的農民,男人遠在外地打工,留下來的東鄉(xiāng)女子成為家里的經濟支柱,‘東鄉(xiāng)之花’項目能給她們帶去收入維持日常生活,并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這些將小屋塞得滿滿當當?shù)墓に嚻,不僅來自藏族、苗族、東鄉(xiāng)族、彝族、蒙古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等少數(shù)民族,還有很多是殘疾人提供的。 “家住溫江的余先生一家,以制作皮雕為生,兩個孩子都患有嚴重的地中海貧血癥,家里的收入大部分用于孩子治病,去年我們在他那兒收購了兩萬元的貨物,讓他更有信心靠自己的手藝維持生活!彼钯徺I這些手工藝品,帶回來店里銷售,而不是通過寄賣的方式,“這是幫助他們的一種方式。” Rachel也曾擺過“地攤”。
兒科醫(yī)生 為貧困邊遠地區(qū)提供醫(yī)療服務 銀發(fā)蒼蒼的Rachel,也許在某些時刻會回憶起自己的少女時代。老照片上,年輕的她和現(xiàn)在一樣笑容燦爛,有一種單純無畏的勇氣。 在英國,Rachel曾是一名兒科醫(yī)生。21歲那年,即將畢業(yè)的她,到尼泊爾一家偏遠的醫(yī)院實習。 在這里,她看到,有的病人需要被擔架抬著步行30天才能找到醫(yī)院,更多的病人根本等不到抵達醫(yī)院,“有個患傳染病的婦女被丟棄在山頭,獨自一人生活了50年。” 鄉(xiāng)村醫(yī)療條件的落后,無法滿足有需求的病人。深受觸動的她回到英國,接受了數(shù)年鄉(xiāng)村醫(yī)療專業(yè)培訓。25歲那一年,她正式下定決心離開英國,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沿著喜馬拉雅山脈一路前行。 從此,他們距離英倫海峽越來越遠,輾轉于亞洲各地的貧困邊遠地區(qū),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都有他們的身影。在當?shù),Rachel跋山涉水,為罹患疾病的人和殘障人群提供醫(yī)療服務、培訓當?shù)氐泥l(xiāng)村醫(yī)生、編寫發(fā)放簡易的醫(yī)療讀本。 這位未婚的英國姑娘,在這些地方找到了心靈的歸屬。相對于城市,她更喜歡大自然,喜歡鄉(xiāng)村。她記得青藏高原上看到的滿山遍野的巖羊,它們在“云中”漫步。 “那樣的畫面美得不真實。”那次“奇遇”發(fā)生在2004年,13年過去了,在距離那里2000多公里外的一家小店里,Rachel回憶起那次遇見,語調輕柔。她還記得那一天,一只巖羊踢中了她的腿部,幸好只是受了皮外傷。 Rachel和少數(shù)民族小朋友合影。
駐足成都 開店4年賣手工藝品 “你若愛,生活哪里都可愛。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豐子愷在《豁然開朗》中的名言,其實也是Rachel的人生境界。 行醫(yī)多年,見到的病人多了,Rachel開始思考能做點什么,幫助那些因看不起病而耽誤病情的人們增加收入,擺脫困境。 “他們生活得非常努力,但因各種原因經濟來源有限,一旦生病了很難支付高昂的醫(yī)療費。我想要幫助他們。”她接觸的不少當?shù)厝,都有著不錯的手工藝,如果收購這些殘疾人和貧困少數(shù)民族手工藝品開店售賣,就可以讓這些人有一份穩(wěn)定的收入,改善他們的生活。 2011年,Rachel來到成都,開始撰寫鄉(xiāng)村醫(yī)生培訓的書,并四處收集那些需要幫助人群的手工藝品。 “我第一次到成都是1989年,2008年汶川地震時,我又作為志愿者到過成都,成都的多元文化和國際化大都市的發(fā)展前景吸引著我!弊孯achel沒想到的是,這一次來成都,她一呆就是6年,“我從沒想過會在一個城市生活這么久! 但成都,是最適合她的地方,除了包容,大都市商業(yè)環(huán)境好,其次這里地處西部,方便她和那些生活困難的手工藝人聯(lián)系。 Rachel店內琳瑯滿目的陳列架。
“當時很多手工藝者都勸我說這些東西賣不出去,很多朋友也說沒有市場,肯定會賠本。”不過,她還是堅持下來了。2013年,專門售賣傳統(tǒng)民族手工藝品的小店在武侯區(qū)高華二街正式營業(yè),小店名字跟巖羊有關。2014年,店鋪搬到了高升橋附近。 店鋪開張后,生意時好時淡。“民族飾品和皮雕賣得不錯,到了冬天,手工的圍巾和手套也很有銷路!盧achel在英國和荷蘭的朋友,也會購買一些定制產品。Rachel不時將客戶的意見反饋給手工藝者,還邀請朋友為他們做培訓,希望他們的產品能更受歡迎。 供養(yǎng)店鋪 花光積蓄賣掉自己的房子 這個小店的開張花了30萬元左右,差不多是Rachel的全部家底。 這么多年來,她只在英國醫(yī)院工作了四五年,其他大部分時間都是以國際志愿者的身份協(xié)助當?shù)刈鲠t(yī)療培訓,沒有多少積蓄。 看這吃相,Rachel也是個逗趣的英國老太。
Rachel的小店按照英國社會企業(yè)的模式注冊了公司,她希望能用盈利的50%來回饋社會,但小店眼下的生意只能基本維持運轉,離她的目標相距甚遠。 今年之前,她還住在中和街道,為了省錢,每天都要騎一個多小時的電瓶車趕到高升橋。自己開伙,一頓沒吃完的飯菜,放在冰箱里吃兩三天。 一年后的今天,過完72歲生日,為了店鋪的資金周轉,她把自己的房子賣給了別人,現(xiàn)在住在店鋪附近。 店里唯一的店員代安,曾是這里的第一批志愿者,現(xiàn)在是Rachel的翻譯,負責店鋪的行政、財務、公眾號運營等一系列事務,也是Rachel的陪伴者。 雖然已滿72歲,Rachel還沒考慮過回英國和親人團聚養(yǎng)老。她每年會回一次英國看望親人,姐姐們偶爾也會來成都看她。“我希望小店的生意能好起來,能幫助更多的人從我們這里增加收入,增強對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Rachel在鄉(xiāng)間感受田園生活。
“遇到困難的時候,你有想過放棄嗎?”記者問她。 “這件事好像從來沒有不困難的時候!盧achel笑了。她隨手拿過旁邊的袋子,那里面,是前一天晚上剛從殘疾手工藝人那兒買回來的新工藝品。 在中國,年過七十是人生古稀,應該喝喝茶、跳跳舞,安享晚年,這位英國老太太卻仍然在繼續(xù)前行,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起自己最喜歡的一件T恤,上面印著一句話,“Never Underestimate an old woman(永遠不要小瞧一個老女人)。”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李媛莉 攝影雷遠東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華西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