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留學生回國后,對收入不滿意,進而討論出國留學值不值的話題,又熱了起來。一個是父母200萬賣房供孩子澳洲留學,學成回國月薪2000元;一個是在俄羅斯名校留學7年,回國找不到工作。留學,到底值不值?
要·點·速·讀
1.高凈值人群,送孩子出國,考慮的恐怕不是“工資性回報”這一層次的問題。
2.現(xiàn)在很多人談起留學,都稱之為“教育投資”,既然是投資,當然要講回報,要追求性價比。這里面存在不小的錯位,很多留學行為,只能算“教育消費”。
誰告訴你海歸很慘?和國內畢業(yè)生比起來,海歸的收入并不低可能是這些年看多了海歸回國不好找工作,或者薪資水平比較著急的新聞,海歸這個詞早已祛魅,甚至已經成了挖苦和嘲諷的對象。但是,海歸畢竟是海歸,和國內畢業(yè)生比起來,還是有優(yōu)勢的。 某咨詢公司2016年10月發(fā)布的《2016年中國海歸就業(yè)調查報告》顯示,在收入方面,接近一半的海歸每月稅后收入范圍集中在5千至1萬元區(qū)間;不足20%的海歸收入在1.5萬元左右;約四分之一的海歸起薪在5000元以下。而根據《2016年大學生就業(yè)質量研究》(匯總了800多所高校數(shù)據),2015屆國內碩士畢業(yè)生平均月薪為4777.9元。如此看來,海歸的薪酬與國內應屆生相比也并不低。 為什么最近幾年,對“海龜”的嘲諷特別多呢?因為以前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能在國外刷盤子都不會回來”,而現(xiàn)在海外留學生歸國,已經成了一個普遍選擇,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shù)據,從改革開放至2015年,留學生回國人數(shù)從1978年的248人增至2015年的40.91萬人,回國人數(shù)年均增長率為22.46%,最近幾年,每年有70%至80%的留學生選擇回國。
ninja150845618862037.jpg (39.39 KB, 下載次數(shù): 5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10-20 09:58 上傳
認為海歸的收入一定要比國內畢業(yè)生多,本身并沒有什么道理,但很多人在內心里就是這樣想的,而當兩者差距不那么明顯甚至有慘烈個案(海歸找不到工作、海歸月薪2000元)發(fā)生時,海歸這個群體,就容易成為群嘲對象。
同樣是送子女出國,值不值的問題,家長們各有心思今年9月,一則家長200萬賣房供孩子澳洲留學,孩子6年后歸國只能拿2000元底薪的新聞,引起公眾討伐,認為孩子不懂事,認為家長不懂計算。 賣房送孩子留學,至少還有房可賣,能賣上價錢,說明房在大城市,和普通人比起來,這樣的家庭已經算不錯了。但是,這樣的家長,顯然不是“高凈值人群”,送孩子出國留學,是有過經濟方面的糾結和算計的,需要反復考慮“是否劃算”的問題。
這樣的心理,會投射到留學生本人身上,比如知乎上有留學生這樣說:我在澳洲留學三年多,在最開始時候就算過一筆賬,一年要35萬人民幣的留學費用(包括學費和生活費),也就相當于每天都會花去1000塊。你要知道父母每天都在為你支出1000塊錢,而1000塊錢非常難賺,即使你在國外每天打工,也不過500塊一天。 這樣的留學生回國后,自然要計算“我得工作多少年,才能把這三年的留學費用覆蓋掉?”
而另一些人群,對他們而言,考慮的根本不是這種工資性的回報。在留學年齡段上,高凈值人士做出了與大眾差別較大的選擇。超過30%的高凈值人士,在高中階段即送孩子出國讀書,而大學排在了第二位,占比23.14% ;初中則以13.76% 的比例排名第三。
ninja150841282751849.jpg (14.39 KB, 下載次數(shù): 6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10-20 09:58 上傳
高凈值人群在孩子留學年齡段上的選擇 數(shù)據來源:胡潤百富《2016年中國千萬富翁品牌傾向報告》
這說明什么?在這些富人家庭中,孩子在中學階段就出去的比例,達到了近45%。而小學階段的比例,甚至也超過了研究生。這說明在高凈值人士心目中,低齡留學已經是一種主流的價值觀。 這些人送孩子出國留學,而且在年齡不大的時候就出國,考慮的是回國后的工資回報?顯然不是,因為他們的孩子是否選擇回國,都是一個不確定性很大的問題。
海歸薪水達不到他們的預期,因為預期本身就是錯的根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發(fā)布的《2017中國海歸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調查報告》,相較于實際工作收入與個人期望收入,認為高于期望的海歸僅為1%,3成海歸認為基本符合期望工資,而近7成海歸認為遠低于期望工資。 達不到預期,是正常的。MONEY雜志曾公布了2016年全美大學投資回報率的排名(The Best Colleges for Your Money),在這個排名中,MONEY雜志參考的24個因素包括:學生的畢業(yè)率、所負擔的學費、畢業(yè)后的薪資等。排名前10的大學,分別是:普林斯頓大學、密歇根大學、哈佛大學、萊斯大學、楊百翰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阿默斯特學院、庫伯高等科學藝術聯(lián)盟學院、弗吉尼亞大學、斯坦福大學。 如果留學生畢業(yè)于這10所高校,畢業(yè)后收入自然是“高于預期”,如果畢業(yè)的高校在榜單中能排進前100,畢業(yè)后的收入可能是“符合預期”。問題是,絕大部分留學生畢業(yè)的高等院校,都沒這么出色。
最近引發(fā)討論的“俄羅斯名校留學生回國找不到工作”其實是這樣的:小周就讀的,是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藝術類專業(yè)的就業(yè)問題,全球都相對窄,而他本人的期望,又是進高校當老師,但高校招聘老師對留學生沒有特殊政策,即便是國外名校的碩士畢業(yè),也必須和國內學生一起考試。 所以,海歸畢業(yè)后的收入,還是和海歸能力如何、到底畢業(yè)于海外哪所高校、學的什么專業(yè)有關,和“海歸”這個身份無關。
很多人認為留學是“教育投資”,所以要講性價比,其實大多數(shù)留學只能算是“教育消費”現(xiàn)在很多人談起留學,都稱之為“教育投資”,既然是投資,當然要講回報,要追求性價比。所以當現(xiàn)實殘酷后,都懷疑這種投資的價值!敖逃顿Y論”一詞,源于二戰(zhàn)后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期,這一理論將人看作資源,把教育視為發(fā)展經濟的手段,強調教育的投資價值和經濟效益。據此也可看出,它其實更類似于一個宏觀的經濟發(fā)展概念,而不是指向具體的個人。 那對于個人而言,什么樣的教育支出(基礎教育除外),算投資呢?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國的醫(yī)學生。在美國學醫(yī),學費非常昂貴,且學年長,大多數(shù)醫(yī)學生都是靠貸款讀完的大學。但這就屬于“教育投資”,因為畢業(yè)后的回報路徑非常清晰——當醫(yī)生多少年,可以達到什么樣的薪資水平,都是清晰可見的。
ninja150845632988976.jpg (37.58 KB, 下載次數(shù): 6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10-20 09:58 上傳
美國絕大部分醫(yī)學生都背負了大量貸款,但學醫(yī)的回報路徑是清晰的
所以,如果留學者本人和家庭,在留學之初考慮的是“工資性的回報”,應該有一個總體上明確的回報路徑可以參考,否則,只能算作“教育消費”。比如那位在俄羅斯念了7年藝術學院的留學生,他憑什么認為這7年讀下來,就比在國內讀研強,甚至比不讀強呢?
如果是為了開拓眼界,甚至為了旅游而選擇留學,那就更是“教育消費”了,不存在什么值不值得的問題,你認為值,就值。
把教育拿來消費,很正常,和衣食住行沒有不同。尤其是像教育產業(yè)化的國家英國和澳洲,教育就是這些國家用來賺錢的方式之一。提供教育這種特殊的產品給國際學生,國際學生花錢購買這種服務,和去飯店花錢吃飯一個道理。 一般都是考慮自己的消費能力去飯店吃飯,而不簡單問這頓飯我吃得值不值。 來源:今日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