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w4oac"><noscript id="w4oac"></noscript></menu>
    <code id="w4oac"><abbr id="w4oac"></abbr></code>
    <delect id="w4oac"></delect>
  • 查看: 11823|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時評] “網文10萬+可算學術論文”,浙大新規(guī)會毀了學術嗎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樓主
    發(fā)表于 2017-9-18 10:33:14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要·點·速·讀

    1.將學者有重大影響的網文算成學術成就,是對他們參與公共事務的“合理補償”,很有必要。


    2.浙大新規(guī)步子邁得太大,問題不少,如果解決不好,會加劇學術不公。

    鼓勵學者取得“現(xiàn)象級”傳播效果,是好事

    “網文10萬+可等同于學術論文”,是對浙大新規(guī)(《浙江大學優(yōu)秀網絡文化成果認定實施辦法(試行)》)的常見概括,也是一些人不滿的原因所在:浙大開創(chuàng)了一個“刷流量”評職稱的新時代,研究學術要耐得住寂寞,要沉下心來做學問,追求10萬+是媚俗,會讓高校變得浮躁。


    這種觀點就太過迂腐了。對于學者是否應該在公共媒體上多發(fā)聲,中外學界早有共識——應該。這不僅是因知識分子應該胸懷天下,傳播真理,還因為科學研究有時是很“奢侈”的——“花納稅人的錢,滿足自己的興趣”,從這個角度看,學者更有義務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紹給公眾。


    據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候選人方可成介紹,在英國脫歐、美國大選等一系列事件之后,知識分子們也意識到自己離民眾太遠了,應該更深入地參與到公共生活當中去。越來越多的學者也在呼吁:逐漸探索一種將公共媒體上的發(fā)表、公共事務的參與納入學術界考評體系的方式。


    英國脫歐這一黑天鵝事件,讓很多學者更主動的參與到公共事務中

    學者如何能更好的影響公眾?當然是通過網絡。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網絡傳播的時效性更強,大批的學者和科研機構也更愿意通過“兩微一端”等新媒體方式首發(fā)和傳播學術思想。很多網絡成果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遠遠超過核心期刊。


    不過,無論是寫文章還是做其他形式的科普,都需要學者們花時間完成,將有重大社會影響的網絡作品算成學術成就,是對學者參與公共事務的“合理補償”和鼓勵,這也是浙大新規(guī)的意義所在。


    以美國天文學家和科普作家卡爾·薩根為例,他不僅擁有很高的學術成就,還出版過大量的科普作品,他主持的《宇宙》系列電視節(jié)目曾在全世界引起熱烈反響,著作《伊甸園的飛龍》還曾榮譽普利策獎。


    卡爾·薩根

    然而,卡爾·薩根卻受到了科學同行明里暗里的排擠和恥笑,失去了很多重要的學術機遇:20世紀60年代,他沒能得到哈佛大學的終身教職;90年代,他申請美國科學院院士又被拒之門外,排擠他的理由也看似很“合理”,“他花在科普上的時間比研究還多”。


    日益增長的公眾知名度,卻讓科學家本人在學術圈內被孤立的現(xiàn)象,還有了一個名字——“薩根效應”。


    當然,我們可以在事后為愿意做科普的學者一些榮譽(卡爾·薩根逝世后,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分會設立了“卡爾·薩根獎”以示紀念),但這些“敢為不易之事”,且讓公眾獲益的學者,難道不應在生前就取得更高的學術地位嗎?


    但回到現(xiàn)實,浙大新規(guī)也確有不少槽點


    浙大新規(guī)鼓勵學者參與公共事務沒錯,但具體措施卻有不少槽點。這也是浙大新規(guī)引發(fā)爭議的原因所在。


    首先,媒體非常看重流量,自有其商業(yè)考量,但學者的作品不應以10萬+作為標準,原因有二:1、不是所有的學者都口若懸河,文采斐然,10萬+的標準有些強人所難;2、有的文章質量雖好,談的問題也很重要,但如果公眾并不關心,也很難達到10萬+。


    其次,浙大新規(guī)認可的媒體范圍很廣,除了主流媒體,還包括它們的網站和“兩微一端”,一些省級媒體也在其中。要知道,很多媒體紙質版和“兩微一端”人員不同,審核機制也不不同;紙質版篇幅有限,“兩微一端”則沒有版面限制,這意味著即便是同一家媒體的不同媒介,發(fā)文的難易程度也不相同。新規(guī)卻將所有媒體混同,不合理。


    再次,在媒體數量越來越多的今天,學者在哪些平臺發(fā)文可以算是學術成果,應該充分考慮學術共同體的意見。如果一個美國學者在極右網站發(fā)表了一篇宣揚白人至上主義的文章,雖然可能流傳甚廣,但恐怕美國的學術界不會認為這是學術成就,學者本人甚至都可能被高校掃地出門。


    更重要的是,什么樣的文章可算優(yōu)秀?在浙大新規(guī)中只有“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和提升浙大聲譽”這類粗略的原則表述,缺乏具體的標準,而這也會引起爭議。


    如2015年《一位博士生的返鄉(xiāng)筆記:近年情更怯,春節(jié)回家看什么》和《一個農村兒媳眼中的鄉(xiāng)村圖景》兩篇返鄉(xiāng)筆記,爆紅網絡,熱度一直延續(xù)到2017年初。



    返鄉(xiāng)筆記凸顯了當下農村面臨的種種困境

    按照學術標準,這兩篇文章描繪的多是個案,沒有嚴謹的數據和論證,也沒有參考文獻,不能算學術論文,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兩篇文章直戳人心,凸顯了當下農村面臨的種種困境,讓更多的人關注和反思農村中的問題。


    有了關注,才會有解決問題的可能。從這個角度看,這兩篇網文比躺在數據庫中的成千上萬篇研究農村問題的論文更有意義。這樣的文章算不算優(yōu)秀?又能不能抵得上一篇權威期刊論文?


    允許新規(guī)試錯,但也要有更多的監(jiān)督


    在學術界,一直有“發(fā)表或毀滅”的說法。這是因為無論中外,在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都是衡量教師學術水平的最重要標準,浙大新規(guī)旨在打破高校的唯論文論,是一次勇敢的嘗試。


    新生事物難免有缺陷,可以試錯,但也應不斷完善,有錯就改。網絡作品是否有價值,除了要看閱讀量和轉載家數,還要重視同行評議。學校理應加強專家委員會的地位,并制定詳盡的評審規(guī)則,以打消學界和公眾的疑慮。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一些大學的行政人員權力很大,在“指標論英雄”的職稱評價體系里,他們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能輕松評上教授,搞研究的教師卻評不上。浙大新規(guī)第二條規(guī)定,“本辦法適用于全校在職教職工及在校學生!边@條看似公平的規(guī)定,反而可能加劇行政人員和教職人員之間的不公,這也是新規(guī)需要注意的問題。


    最后,既然是評選網絡優(yōu)秀文化成果,網友也應參與其中,申報的網絡作品名稱和鏈接應該亮出來,結果也應公開。如果學術委員會的評審結果,與大多數網友看法不符,學術委員會理應做出更詳盡的解釋。評審過程越公開透明,貓膩就越少。


    來源:今日話題





    樓主熱帖
    [城事報料] 城區(qū)督查市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蹲點執(zhí)法情況
    [熱點資訊] 山西資源型城市求變 邀全國智庫專家為轉型把
    [熱點資訊] 金融科技驅動資管行業(yè)加速轉型
    [熱點資訊] 貴州5個縣(市、區(qū))非洲豬瘟疫情解除封鎖
    [熱點資訊] 小學師生數月觀察樹木生長 荷花池畔60幅自然
    [熱點資訊] 一場黃昏戀,少了一套房

    2#狀元
    發(fā)表于 2017-9-18 17:25:19 | 只看該作者
    點擊進入微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市民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客服投訴、違法和不良信息、未成年人保護舉報電話:0660-3277345 舉報郵箱:swsmw@qq.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中文欧美日韩久久,免费婬色男女乱婬视频国产,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14,麻豆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99九九这里只有精品2
  • <menu id="w4oac"><noscript id="w4oac"></noscript></menu>
    <code id="w4oac"><abbr id="w4oac"></abbr></code>
    <delect id="w4oac"></del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