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主持人樂嘉帶領(lǐng)女兒在甘肅張掖高臺縣的沙漠徒步,這個活動要求團員四天走完76公里,平均每天要走近20公里。樂嘉的行為引起很大爭議,因為他的女兒只有4歲,是所有團員中最小的。讓還在讀幼兒園的女兒做這么艱難的徒步,有沒有必要?
要·點·速·讀
1、樂嘉期望用徒步沙漠的方式讓女兒學會獨立、堅持,但這種激進的方式,未必能帶給孩子真正的獨立,而且還違反生理規(guī)律。
2、不妨參照下王朔的教育觀——“不要求女兒成功”。非要孩子成功的望子成龍思維,本質(zhì)上是自己想“成龍”。
3、帶孩子徒步,其實就是一種變形的補習班,把孩子變成了“小大人”。
成功學要從娃娃抓起嗎?這么熱的天氣,成人在沙漠中一天行走20公里,都是不小的考驗。樂嘉的女兒靈兒當然吃不消,腳上有水泡,腿上也長了密密麻麻的紅疹。到了中午,也哭哭鬧鬧,因為平常這個時間她正在午睡呢!鞍职治液美,爸爸我走不動了”,像這樣的懇求靈兒幾乎每天都要重復好多遍。 樂嘉的解釋,稱得上是這個時代中國父母的最強音:“我會在安全的前提下,讓她明白,作為一個女孩,她這一生必須要學會獨立和堅持!豹毩,堅持,贏在起跑線,這就是中國城市居民對子女新的期望,也是主流階層最核心的教育觀念。
ninja150284095315992.jpg (51.07 KB, 下載次數(shù): 3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8-16 10:00 上傳
“一個女孩,應(yīng)該學會獨立和堅持”,聽起來這像不像心靈雞湯?樂嘉脫口而出的對女兒的期望,其實是一種流行的成功學。何為真正的獨立?又該“堅持”什么?作為一個父親,強制女兒跟著自己在沙漠里走路,不是正在剝奪她的獨立(人家是想午睡呢)嗎? 有不少人支持樂嘉的做法,他們認為,讓孩子吃點苦,對將來有好處。 那些反對樂嘉的人認為,孩子實在太小了。澎湃新聞采訪的跑步專家認為,3歲以內(nèi)的孩子最好不要參加這樣的徒步“訓練”,即使是4歲孩子要練長跑,也要控制在幾百米。幼童的發(fā)育還不完善,除了需要擔心成人意義上的“受傷”之外,還要考慮這種超強運動對孩子骨骼與韌帶的影響。 美國兒童運動與健康顧問研究院McCambridge博士的報告指出,直到青春期,兒童的主要鍛煉重點都是掌握運動技能,而非耐力訓練,真正有目的的耐力鍛煉還是在14歲開始為宜。這樣看來,樂嘉帶女兒沙漠里徒步,確實過于激進了。 另一種觀念:女兒是用來愛的有一段很著名的話,可以用來批評樂嘉對待女兒的態(tài)度: “我干嘛不對她寬容?我干嘛要對她嚴厲?我希望她干嘛呀?我什么都不希望她。我希望她快快樂樂過完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這詞兒了! 這段話是作家王朔在好幾年前說的,當然不是針對樂嘉,但是卻非常清晰地表達了另一種不同的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最重要的是看孩子的內(nèi)在是否強大、是否快樂,至于外在的成績、成功,并不重要。
ninja150284097162868.jpeg (32.61 KB, 下載次數(shù): 3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8-16 10:00 上傳
當然,現(xiàn)實也給了王朔回報。他的女兒王咪不但健康成長,即使是在世俗意義上,也能讓大多數(shù)父母自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yè),回國后擔任高端藝術(shù)雜志編輯,低調(diào)完婚。當初,王朔說不希望女兒辛苦學習,“最壞也不過是我養(yǎng)她一輩子”。王咪不但自立(自己養(yǎng)活自己),而且獨立(過自己的生活,沒有生活在父親的庇護中)。樂嘉對女兒的期望也不過如此,這并不需要太受苦。 討厭成功學的王朔,對如何當父親其實有著很深的感悟。他說過這樣的話:“孩子給你帶來多大的快樂,早就抵消早就超過了你喂她養(yǎng)她付出的那點奶錢,這快樂不是你能拿錢買的。沒聽說過獲得快樂,還讓快樂源泉養(yǎng)老的,這不是訛人么?她大可不必養(yǎng)我,我不好意思。我們的父母這一代喪盡安全感,下意識不自覺——個別人故意——把自己的恐懼傳遞到孩子身上! 想讓孩子獨立和成功,本質(zhì)上是因為自己的恐懼。這一代城市中產(chǎn)階層獲得目前的生活水準,其實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他們怕滑落下去。同時,他們也認為自己還不夠成功,他們受著進化論的影響,想讓子女在自己的道路上更進一步。就像王朔所說的,這是缺乏安全感的體現(xiàn)。 把孩子作為自己生命的延續(xù),可以奮斗更長時間,可以獲得更多,這是一切望子成龍父母思維的核心。本質(zhì)上是自己想“成龍”,但在現(xiàn)實中仍然感覺到自己是“蟲”。這是打著讓子女獨立的旗號,來為自己的夢想服務(wù),這是一種披著愛的外衣的剝奪。 在樂嘉的支持者中,我們就發(fā)現(xiàn)了這些“蟲”的影子。他們是所謂的“跑者”。他們認為,樂嘉通過徒步的方式,讓孩子從小接受運動訓練是值得提倡的。中國的跑步運動,才興起幾年,大多數(shù)跑步的人都是成年人(中年人尤其多),他們在跑步的時候,可能會想起自己“失去的童年”。如果自己從小就開始跑步,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厲害。 但是,你們怎么就能斷定,這個4歲的女兒,長大就一定會喜歡跑步呢?這一代人靠跑步來緩解焦慮,下一代人未必也會如此,他們一定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童年的消逝:“小大人”的崛起現(xiàn)實是,像樂嘉這樣的父親很多,而像王朔這樣的很少。 前段時間流行的帖子《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很好地表達了父母的這種處境。并不是說每一個家庭都會給孩子報一個去美國的夏令營,但是對大多數(shù)父母來說,孩子的暑假不是一種休息,而是更激烈的競爭,這是不爭的事實。
ninja150284099634602.jpg (38.74 KB, 下載次數(shù): 3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8-16 10:00 上傳
如果說學校教育是均質(zhì)的(同班級的孩子課堂上學的東西是一樣的),暑假正好提供了一個發(fā)展個性競爭力的機會。但是,到底哪一款秘密武器更適合自己的孩子?大多數(shù)家長都會以為已經(jīng)找到答案,但是所獲得的不過是各種補習班“量身定制”的產(chǎn)品而已。任何一個產(chǎn)品,其實都不是真正獨特的,而是可以進行無限復制的,因此,補習班和學校一樣,提供的都是大路貨。 樂嘉帶孩子徒步,其實就是一種變形的補習班而已。他要給孩子補充的營養(yǎng)叫“獨立”和“堅持”,因為他認為這種品質(zhì)對女孩子來說是至關(guān)重要的。相比于所補習的內(nèi)容,我們更需要關(guān)注的問題是童年的消逝。四歲的女孩子,在艱苦的徒步中到底能得到什么?這實在是一個問題。 很多父母把自己的年休放在暑期,就是為了帶孩子去旅游。但是,卻很少有人注意到,成人喜歡的東西,對孩子來說未必就真的有意義。一些父母帶孩子看各種人文景點,想培養(yǎng)孩子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但是不要說這些景點本身很多都是偽造的,孩子對這種教育可能也缺乏真正的興趣。 生活中,各種成年人的欲望都在影響著兒童,電視節(jié)目沒有分級,智能手機也對孩子敞開,這就造成很多兒童過早地失去了童年所特有的樂趣,變得像“小大人”一樣。當父母按照自己的想要的模樣來打造孩子的時候,就加速了這種兒童成人化的進程。于是,我們就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少年老成,甚至老氣橫秋,看到他們過早地像他們的父母一樣勢利、乏味。 這種狀況,真的是一種教育的進步嗎? 來源:今日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