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何素質教育口號喊了這么多年,仍然有這么多人支持應試教育?在到底應該堅持應試教育還是堅持素質教育的根本方向上,依然沒有共識。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
河北衡水中學第九屆成人宣誓儀式 不久前,衡水中學在浙江開辦分校,并提前招生,引發(fā)輿論激烈爭論。浙江省教育廳一位處長甚至明確表示,浙江不歡迎衡水中學,理由是衡水中學的做法過于強調分數(shù),這和浙江一貫提倡的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相抵觸。 衡水中學辦分校風波引發(fā)的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還未停息,江蘇連云港市贛榆區(qū)教育局局長陸建國的《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又成為網(wǎng)紅文章,為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再添一把火。 在批評應試教育是政治正確的當下,一個教育局長卻大談要“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雖然他的觀點馬上就引發(fā)了批判,但仍然有不少人,認為他說了實話,支持這位真性情的教育局長。、 為何素質教育口號喊了這么多年,仍然有這么多人支持應試教育?在到底應該堅持應試教育還是堅持素質教育的根本方向上,依然沒有共識。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 應試教育的支持者在支持什么? 應試教育之所以飽受批判,可以歸納為幾點:在教育對象上,關注的不是全體學生,而是少數(shù)尖子生;在教育方法上,應試教育搞填鴨式教育、題海戰(zhàn)術;在教育目的上,關注的不是人的全面發(fā)展,而是為了應對升學考試得到更高的分數(shù);它所導致的結果是,人才培養(yǎng)重視智育,忽視德、體、美、勞等其他方面,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高分低能,沒有個性,缺乏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不過,支持者所支持的并不是填鴨式教育、題海戰(zhàn)術,也不是僅僅為了升學考試的教育,更不是培養(yǎng)出高分低能、缺乏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人才。 支持應試教育的原因在于理念和現(xiàn)實的沖突。雖然素質教育提倡了這么多年,但是當下升學考試的依據(jù)仍然是以分數(shù)為主。既然整套評價體系是以分數(shù)論英雄,學生就必然要在分數(shù)上進行競爭。 就算在低年級階段推行素質教育,一旦進入小學六年級、初三、高二,面對來自升學的壓力,素質教育就被打回原形,不得不回到題海戰(zhàn)術。正所謂“到小六就中止、到初三就叫停、到高二就下馬”。 即便是學校要搞素質教育改革,要為學生減壓,也不一定能夠得到家長的認可和支持,因為最終還是要靠應試能力說話,要憑分數(shù)才能升入好學校。而上級對教育局的考核、教育局對學校的考核、學校對教師的考核,大抵也都是以升學率、北清率等為主要內容。 在這樣的背景下,也就難怪陸建國面對“可以暗地里使勁抓教學抓成績,但是,對外一定要大力宣揚素質教育”的表里不一的現(xiàn)實,高喊“我們一向提倡實事求是,如果是正確的事情,大家都在做的事情,為什么非要鬼鬼崇崇、偷偷摸摸?為什么非要說一套做一套?好像應試教育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 支持應試教育的另一個理由則是公平。 在城鄉(xiāng)差距大、城鄉(xiāng)教育失衡的背景下,與城市學生相比,農村學生缺乏足夠的社會文化資本,要拼所謂的綜合素質,農村學生肯定拼不過。依靠埋頭苦學拼分數(shù),是農村學生彌補教育資源的先天不足以及家庭條件所伴生的各種劣勢的無奈選擇。在很多人看來,拼分數(shù)對農村學生才是公平的,也是讓寒門子弟改變命運、實現(xiàn)階層上升、改善階層固化現(xiàn)實的救命稻草。 素質教育或許只是看起來很美? 素質教育出現(xiàn)在上世紀80年代末,1986年《義務教育法》規(guī)定:義務教育必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 不過,素質教育提出后,爭議隨之展開。從詞義以及心理學上來講,“素質”指的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點”(《辭!1979),所指的是“稟賦”“天資”“天賦”。既然是先天形成的,如何能改變、教育? 不過,從素質教育的提出來看,最初便是針對應試教育,是為了糾正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弊病。今天,繼續(xù)爭論素質的最初語義并沒有太大的意義。 素質教育的理念可以概括為兩個全面,面向全體學生,全面促進學生發(fā)展。但是理想豐滿現(xiàn)實骨感。實踐當中,素質教育或只是看起來很美。 注重綜合素質的同時,學生的負擔減輕了嗎?素質教育應試化傾向越來越嚴重,素質教育變成了第二種應試教育,所謂的綜合素質成為了應試的工具。 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素質教育的評判標準被量化。不少地方,在小升初甚至幼升小階段,學校就把一些硬性規(guī)定加在學生身上。比如,要求只有在小學六年每年都是“三好學生”,才有資格被推薦到重點學校,而獲得“三好學生”稱號的條件是每個學年都必須拿到三到六張證書,包括科技、英語、美術、書法、珠心算、音樂、舞蹈、唱歌、圍棋、體育等多方面內容。 學校強調減負,作業(yè)少了,但是學生一點也沒有輕松起來,要忙著參加各種特長班、興趣班。而這些特長班、興趣班有多少是學生真正感興趣的內容,有多少是在尊重孩子個性的前提之下開展的?對升學有用的課程、特長、興趣就重視,對升學無用的則棄之如敝履,最終的目的是拿各種證書,為升學服務。素質教育被肢解成等級、分數(shù)、證書,被“評斤論兩地倒買倒賣”。 通過綜合素質包裝的人才也不一定符合我們對人才的期待。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在上海面試學生之后的感慨,或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問題。 這些學生,都有著光鮮亮麗的簡歷:學習成績優(yōu)異,至少位于年級前5%;藝術特長突出,至少會一種樂器;都獲得過各級科技創(chuàng)新獎勵,至少是市級二等獎。但卻對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感到茫然,他們 “看上去太完美了,似乎看不出有任何缺點;看起來也太像了,就像是一個模具打造出來的一組家具一樣”。 此外,還有一個現(xiàn)象則是公辦學校以減負為名推行素質教育,而大量的民辦學校卻成為不執(zhí)行減負令的特區(qū)。不久前發(fā)布的《上;A教育“減負”15反思》報告就指出,民辦學!罢惺兆顑(yōu)質的生源”,然后“對學生進行艱苦的學業(yè)訓練”,公辦學校的學生負擔和壓力在減輕,民辦學校以升學為目的的學業(yè)訓練則在加強。 在升學壓力的面前,家長擠破腦袋要進民辦學校,民辦學校的招生條件水漲船高,一些名小學的錄取率甚至低到40:1,絲毫不亞于高考的難度。而且,不僅要擇學校還要擇家長,乃至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學歷、職位都成為了學校調查的內容。 這種現(xiàn)象將使得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的發(fā)展失去平衡,公辦學校因為生源質量、競爭強度等原因成為低質量教育的代名詞,大量中等收入群體紛紛逃離公共教育體系,而弱勢群體則只能接受較低質量的基礎教育服務,從而加劇教育不公。 爭論何時能消停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全面而有個性的成長,并最終考上好的大學,找到一份體面的、待遇優(yōu)渥的工作。而每個學生都希望減輕學習壓力、自主學習、全面發(fā)展,不希望淪為應試教育下的考試機器。但是如果不能解決升學的問題,自主學習、全面而有個性的成長就得不到支持。大家誰也不敢、不愿意拿孩子的前途去冒險,考上好大學才是最大、最核心的利益。 去年,河北涿鹿叫停了當?shù)亍叭扇健苯逃母,幾天之后,改革主導者教科局局長郝金倫在向教科局干部和全縣中小學校長發(fā)表了一段悲情演說之后,宣布辭職。 郝金倫推行把學生從應試教育的牢籠中解放出來的改革,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雖然理念先進,符合教育規(guī)律,但是所面對的就是基層老師吃不消、家長反對、上級不滿意的困境,最終不得不黯然退場。 如果考試依然是選撥人才的唯一手段,分數(shù)仍然是主要的乃至是唯一的依據(jù);而社會的用人機制,又只看學歷,而且不僅看縱向學歷,還看橫向學歷,那么考試將一直指揮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和學校的整個教育過程,基礎教育階段任何以改變應試教育為目的的改革最后都很難達成目標。 現(xiàn)實是,不管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目前都不得不圍繞應試下功夫,所不同的只是哪種方法更有效率。 在目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中,應試教育的支持者最后或許還會發(fā)現(xiàn),農村基礎教育的升學教育模式,在訓練有素的城市孩子面前,農家子弟單純依靠埋頭苦學,已經(jīng)逐漸失去競爭力,即便是單純地拼分數(shù),農家子弟也沒有優(yōu)勢了。 至于衡水中學的支持者們認為衡水中學是農家子弟改變命運的救命稻草,還是趁早洗洗睡吧。兩三萬一年的學費,是多少農村家庭能夠負擔得起的?(文/楊三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