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者歸來 于 2012-2-27 22:24 編輯
近日,網(wǎng)友海魂的改名貼一發(fā)激起千層浪,引來眾網(wǎng)友的圍觀熱議;首先是微博上小有爭論,后面是市民網(wǎng)的爭論不休、一番轟動;可謂縱說紛紜,莫衷一是。 其實正名之爭來由以久,有人贊成,有人反對,人代也曾提議,網(wǎng)友更是爭論激烈,民間未能統(tǒng)一,官方也沒有表態(tài)。由此看來,正名非小事,事關地區(qū)大局。 本不想再談,但前幾天,看了網(wǎng)友爭論后,筆者有些感觸,不吐不快,還是借機再淺談一番吧。
談正名,剌痛誰的神經(jīng)
這次正名之爭,有不少網(wǎng)友覺得是無謂,無意義的爭論,甚至有個別網(wǎng)友指責引發(fā)爭論者:責其分化團結,屬狹隘主義者。對此筆者不以為然,更覺得不妥。首先,正名是個公共話題,事關地區(qū)大局,每個汕尾人都有公民權利來談。其次,有理有據(jù)、不罵爹罵娘、不侮辱地區(qū)、不攻擊人身,就事論事地表達看法:或贊成,或反對,根本不存在分化團結,更不屬于狹隘主義。再者,就事論事而言,正名之所以一直呼聲不斷,說明有其需求,更有其意義所在,不然,誰也不會吃飽撐著,在瞎扯談。 從以上來說,筆者反倒覺得,不就事論事,不從文字理據(jù)去客觀論證反駁,而一味否定指責,才是真正的狹隘主義。于是對談正名,動不動就否定,不禁讓人懷疑:談正名,到底剌痛誰的神經(jīng)?
正名意義在哪
在筆者看來,正名并非因“汕尾”名字不好,更非由于當前發(fā)展不行。但有不少網(wǎng)友還是就此兩點展開激烈爭論,反對的網(wǎng)友更揪著兩點不放進行反駁,其實這樣有些不著邊緣。筆者認為,名字好不好聽,在代表性面前,顯得不那么重要,重要是看它能否代表這個地區(qū)的歷史與現(xiàn)在。而正名不正名,對于發(fā)展來說也真的沒有太多實際意義。因為,一個地區(qū)發(fā)展與否,主要是看管理者服務理念、行政作風、管理機制?梢哉f,怪名字不好,怪發(fā)展不行,都不是正名的意義所在。 筆者認為,正名的真正意義在于歷史的歸屬感、族群的認同感、文化的凝聚力。地名是有生命的,她與一個地區(qū)、一個族群、一種文化共成長同見證。 “海陸豐”之名正是這樣一個充滿厚重歷史感的,具有生命的地方名,她見證了這個地區(qū)的歷史滄桑、時代變遷。自漢元鼎六年海豐建縣以來,就開始生根發(fā)芽,萌發(fā)成長,到清雍正九年劃出三都置陸豐縣,“海陸豐”之名正式登上歷史舞臺。于是一串串富有歷史性、族群性、文化性的名字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海陸豐人”、“海陸豐風情”、“海陸豐歷史”、“海陸豐革命”、“海陸豐戲劇”、“海陸豐會館”、“奔向海陸豐”,更有那句一直褒貶不一的且聞名于世的“天上雷公,地下海陸豐”的民諺出現(xiàn)等等?傻搅1988年,最具滄桑感“海陸豐”之名卻被無情拋棄,無不讓人惋惜。 雖被拋棄,但“海陸豐”之名,經(jīng)過歷史沉淀,早已深入人心,融入這片土地血脈之中,賦有地區(qū)生命力,更是承載了海陸豐人共同記憶?梢哉f她無疑是海陸豐文化、海陸豐族群之根,也因此,“海陸豐”之名,不僅是名正言順,而且更具歷史歸屬感,族群認同感。 因而,毋庸置疑地說,當初建市改名是種歷史的錯誤,它無疑割斷了歷史,留下了遺憾。
值不值得正名
有遺憾,必有爭議。自改名“汕尾”以來,是否正名一直爭論不休。隨著使用年份的增長,爭論更為復雜激烈,理由更為五花八門。但筆者認為,最焦點、最值得探討博奕的是:該重視歷史文化,還是該務實珍惜納稅人的錢?,從歸根結底講就是值不值正名的問題。 就筆者個人認為,是值得這么去做的。正所謂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海陸豐”之名,富有歷史價值,真的不該隔代斷層,這不僅無法向海陸豐先輩交代,更是抹殺了文化、割斷了歷史。 總而言之從歷史的歸屬感、族群的認同感、文化的凝聚力為出發(fā)點,我們都有理由值得去珍惜,去糾正歷史的錯誤。否則一但錯失,隨著時間的推移,“海陸豐”之名,將會被人們逐漸淡忘,也很可能在某一天會被掩沒在浩瀚的歷史長河里。那時,后人也許會因為這省錢的原由而感到遺憾甚至恥辱。 當然,就汕尾目前發(fā)展來看,經(jīng)濟還不是很允許,面對這筆花費,還值得商榷探討,但筆者認為,汕尾政府不妨粗略計算正名的花費并公布于眾,再一步探討正名與否。
注:希望有理有據(jù)的辯證,當然也可以隨意發(fā)揮,但切忌侮辱地區(qū),侮辱他人。
王者歸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