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3年前的今天,1811年11月26日 (農(nóng)歷十月十一),晚清重臣曾國藩出生。
79233926637.jpg (19.06 KB, 下載次數(shù): 3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4-11-26 11:08 上傳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20日) 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謚文正,湖南長沙府湘鄉(xiāng)(今湖南省雙峰縣)人。(HistoryOnToday.com)中國清朝時期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中興名臣」之一,也是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xiāng)派」創(chuàng)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長沙府湘鄉(xiāng)白楊坪人,現(xiàn)屬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zhèn)天子坪。
曾國藩于嘉慶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雙峰縣井字鎮(zhèn)荷葉塘的一個豪門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祖輩以農(nóng)為主,生活較為寬裕。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了。
曾國藩6歲時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jīng),14歲時能讀周禮、史記文選,并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俱佳列為優(yōu)等,可見他自幼天資聰明,勤奮好學。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歷史上的今天)
曾國藩28歲便考中了進士,從此之后,他一步一階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在京十多年間,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值閣事,內(nèi)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曾國藩就是沿著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十年七遷,連躍十級,從七品一躍而為二品大員,
曾國藩的一生和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是分不開的。咸豐二年(1852年),曾國藩因母喪在家。這時太平天國的起義已席卷半個中國,盡管清政府從全國各地調(diào)集大量八旗、綠營官兵來對付太平軍,可是這支腐朽的武裝不堪一擊。因此,清政府屢次頒發(fā)獎勵團練的命令,力圖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裝來遏制革命勢力的發(fā)展,這就為曾國藩的湘軍的出現(xiàn),提供了一個機會。咸豐三年(1853年)藉著清政府給予尋求力量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時機,他因勢在其家鄉(xiāng)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復雜的人際關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軍。曾國藩殘酷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用刑苛酷,史稱「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審匪類,解到重則立決,輕則斃之杖下,又輕則鞭之千百。……案至即時訊供,即時正法,亦無所期待遷延」。不僅他自己直接殺人,他的父親和四弟也殺人,即有人責其殺人過多,稱呼為「曾剃頭」、「曾屠戶」。據(jù)說,南京小孩夜哭,媽媽說「曾剃頭來了」,小孩就不哭了。在和太平軍作戰(zhàn)中,曾國藩用劫掠財物、封官賞爵的辦法來鼓舞士氣,養(yǎng)成湘軍兇悍領殘的本性。湘軍在軍事素質(zhì)落后的清朝武裝力量中成為中國南方地區(qū)與太平天國軍事力量作戰(zhàn)的主力之一。曾國藩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曾國藩一生著述頗多,但以《家書》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光緒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國藩死后7年,傳忠書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鴻章編校的《曾文正公家書》。
曾國藩本人也善于運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鴻章都與他有密切關系。左宗棠、李鴻章等稱呼曾國藩為老師。曾國藩曾說“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蔭甫(俞樾)拼命著書”。
太平天國失敗后,太平軍在江北的余部與捻軍匯合,清廷命曾國藩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曾國藩帶領湘軍二萬,淮軍六萬,配備洋槍洋炮,北上“剿捻”,他的方針是“重迎剿,不重尾追”,并提出“重點設防”等計劃,妄圖把捻軍阻擊在運河、沙河地區(qū),使捻軍無處可逃,然后加以消滅。但是捻軍突破了曾國藩的防線,進入山東,使曾國藩的戰(zhàn)略計劃全部破產(chǎn)。曾國藩被免職,由李鴻章接代。
同治九年(1870年),正在直隸總督任上的曾國藩奉命前往天津辦理天津教案。1870年6月21日,天津數(shù)千名群眾因懷疑天主教堂以育嬰堂為晃子拐騙人口、虐殺嬰兒,群集在法國天主教堂前面。法國領事豐大業(yè)認為官方?jīng)]有認真彈壓,持槍在街上碰到天津知縣劉杰,因發(fā)生爭執(zhí)開槍射擊,當場擊死劉杰仆人一人,民眾激憤之下先殺死了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yè)及其秘書西門,之后又殺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國領事館人員、2名法國僑民、3名俄國僑民和30多名中國信徒,焚毀了法國領事館、望海樓天主堂以及當?shù)赜⒚纻鹘淌块_辦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發(fā)生后,英、美、法等國聯(lián)合提出抗議,并出動軍艦逞威。曾國藩到天津后,考量當時局勢,不愿與法國開戰(zhàn),“但冀和局之速成,不問情罪之一當否”,在法國的要求下,商議決定最后處死為首殺人的18人,充軍流放25人,并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杰被革職充軍發(fā)配到黑龍江,賠償外國人的損失46萬兩銀,并由崇厚派使團至法國道歉。這個交涉結果,朝廷人士及民眾輿論均甚為不滿,使曾國藩的聲譽大受影響,引起全國朝野的垂罵,連他的湖南同鄉(xiāng),也把他在湖廣會館夸耀其功名的匾額砸爛焚毀。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公歷: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贈太傅,死后被謚“文正”。其家族后代多出官宦,如曾紀澤等。
信息來源:歷史上的今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