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1d59c7a18018dc304.jpg (25.57 KB, 下載次數(shù): 1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4-7-17 19:20 上傳
一葉廬主人,吾師暨大趙教授,過京都,謁慶豐包子鋪,作《包子頌》,饒有興味,故賦詩一首以和之。
微服廬主過帝京, 未飲甘醇面已紅。 仄仄小屋大世界, 圓圓大道小蒸籠。 一粥一飯思來意, 十派九流歸尚同。 津門果是狗不理, 天下翕然拜慶豐。 (興之所至,多有出律,抱歉!)
t018d234b51907f0765.jpg (22.65 KB, 下載次數(shù): 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4-7-17 19:21 上傳
包子頌 一葉廬主人 天暗,下樓覓食。行百余步,忽感紫光撲面,抬頭赫然見“慶豐包子鋪”牌匾高懸,頓思今上包子故事,于是推門而入。小店整潔,食客寥寥。乃點豬肉包六只、小米粥一碗、酸黃瓜一碟,坐而啖之。肉包味美,名不虛傳,始信今上英睿也。六包瞬入吾口,轉(zhuǎn)身復(fù)點三只,然端至桌上,僅食數(shù)口之粥與菜不知所蹤,余心稍不爽,老板聞之,忙補粥菜各一,喜而盡食。 一葉廬主曰:今上圣明,與民同食包,包小而義大。與民同飲粥,粥稀而情濃。圣上非食包也,乃示天下以包容心也。圣上非飲粥也,乃濟民心于舟船中也。今書翁失粥忍饑而不慍,店主見民饑而勇濟之,無乃圣教化愚振衰之驗證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