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w4oac"><noscript id="w4oac"></noscript></menu>
    <code id="w4oac"><abbr id="w4oac"></abbr></code>
    <delect id="w4oac"></delect>
  • 查看: 38098|回復: 2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地方志] 捷勝風情錄【十五】

    [復制鏈接]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1#樓主
    發(fā)表于 2013-9-3 21:18:49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1:20 編輯




    第八章;廟宇大觀


         捷勝地處沿海,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和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為本來就是勤勞斂樸、精明干練且又樂天知命的捷勝人,造就了極為豐富充實的精神崇拜和宗教信仰。在中原文化習俗的影響下,捷勝封建迷信活動甚為頻繁,而自建置以來,寺廟林立、宮觀遍地,這在中原文化傳承中,亦是其一大特色。其數(shù)量之多,密度之大,實世所罕見。大凡神仙佛道、忠臣良相、義士先賢,在捷勝這塊文化熱土上,大都可以找到其供奉的牌位。更為奇特的是,媒人神、墨斗神、蛇神、廁神、床神、門神、灶神、月神、路神、橋神、井神等亦都擠身其列,真可謂宇宙各路神靈,林林總總,匯聚捷城。
          從整體看,捷勝的神靈可按其當時城所配置及現(xiàn)今城內(nèi)外分布順序進行分塊,屬總神廟宇者一是四位公神之城隍廟、古廟、地藏宮、凝波寺和普善堂;二是五土四社稷廟;三是九王爺宮;四是四大元帥廟。屬城內(nèi)神廟者,有東門巡撫祠和雙忠爺宮、關帝廟等。屬城外神廟者則有石頭天后宮、紅坎帝爺宮、埔尾三官堂和蛋家宮、北門外催官宮及牛肚七老將祠等。而屬旅游區(qū)域的神廟有得道庵、云山觀、石厝洞、龜齡島天后宮、東坑白石庵、馬嶺山天后宮、大埔長春洞、小海云山寺等。余者則有內(nèi)外文祠、北門外星官爺宮、各社頭神廟及周邊鄉(xiāng)村神廟。
          因儒釋道三教的意象結(jié)構(gòu)都各自表現(xiàn)了鮮明的兩極思維,一端是超越人類、解脫痛苦、獲得永恒生命和幸福的神——儒、佛、菩薩、神仙;另一端則是人死后轉(zhuǎn)化為更低級的生命,變成鬼,墮入苦難的深淵。前者追求理想,后者防止陷入,而人類掙扎在這兩極之間,正好是中間的轉(zhuǎn)化者。一步踏錯,便成千古之恨。這種趨神避鬼的觀念,造成了神鬼對立的強烈反差,透露出人類心靈深處既原始又深沉的憂患意識和本能的強烈愿望,因而,人類崇拜神佛,懼怕鬼怪。不是初一十五,不論有事無事,都得往神廟或在自家所祀之天地燒香膜拜,以求平安順利。只有這樣,人類才能在心理上求得平衡,生活上過得安樂。由此可見,各地神廟大興之原由了;也無怪乎捷勝人之重視迷信了。
          本章按神靈的類型,擇其要者,擬分天神廟宇、地祗廟宇仙真人鬼廟宇三部分,進行概述。




    樓主熱帖
    [文化天地] 春 歸 長 春 洞
    [文化天地] 風雨同舟,共慶碣石烏坭何氏祖祠朝勝堂落成慶
    [三唯論點] 反映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不良反應
    [文化天地] 保護先祖墳墓是中華民族孝心傳承的體現(xiàn)
    [文化天地] 風水掠影 — 捷勝蝦地
    [文化天地] 風水掠影—天葬地“金雞縮爪”

    2#狀元
     樓主| 發(fā)表于 2013-9-3 21:20:29 | 只看該作者
    點擊進入微信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1:22 編輯

          1 天神廟宇古廟     


           古廟,位于捷勝所城南村,宋末時期所建。該廟規(guī)模壯觀,占地約1000平方米,整體廟宇具有宋代建筑特色。     
          該廟主祀玄武大帝,又稱真武大帝、蕩魔天尊,乃道教大神之一,是奉玉帝之命鎮(zhèn)守北方的統(tǒng)帥。他身長九尺,面如滿月,龍眉鳳眼,紺發(fā)美髯,頂帶玉冠,身披松蘿黑衣,手持寶劍,足踏龜蛇,威風凜凜。兩旁為金童玉女、水火二將。
          據(jù)說,他能察微知遠,消除邪魔,故民間對他極為信奉,稱之謂“元始化身”、“玉皇化身”。其實,玄武并無其人,對他的崇尚乃是起源于遠古的星宿崇拜。      
          我國古代將天上的恒星分成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又把二十八宿分成東西南北四組,并將每組七個星座想象成一種動物。根據(jù)五方配五色的說法,即成為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龜蛇)所謂四象。龜為“四靈”(龍鳳鱗龜)之一,蛇也被認為是有神性的動物,這兩種爬蟲頗受古人青睞。北方玄武七宿遂被想象為龜蛇相纏之形,亦即是說玄武乃為龜與蛇的合體。
          南宋時,玄武開始人格化,以道服羽流、仗劍披發(fā)的得道大仙代替獸形星宿的形象,并改稱“真武”。至明代,又受明成祖尊奉。據(jù)考,明代衙門怕遭火禍,因玄武屬水,水能勝火,故廟祀玄武以避水火之禍。     
           據(jù)考,舊時捷勝所城若逢大旱或是人丁不旺,人們便要在古廟場搭起七層高的木棚,舉行“打蘸”儀式,祈求上蒼賜甘雨、人丁興旺,保境安民。      
    3#榜眼
     樓主| 發(fā)表于 2013-9-3 21:22:38 | 只看該作者
    新浪官方微博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1:27 編輯

        凝波寺         
             
          凝波寺,又稱觀音堂,位于捷勝鎮(zhèn)東北角后山頭(古稱“鶴嶺”),在城隍廟左側(cè)。該寺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寺院占地一千五百多平方米,規(guī)模壯觀,脫俗典雅,氣宇不凡,頗具陰柔之美,屬明代土木建筑風格。
          據(jù)明嘉靖版《海豐縣志》載:嘉靖元年(1522年)壬午,督學憲副魏公校曾改觀音堂為捷勝社學。清康熙、嘉慶年間曾多次重修。因年代湮久,寺宇殘舊,畫梁雕棟大多已腐蝕剝落,但歷代碑記、楹聯(lián)保存較好,是捷勝歷史文物保存較好的古建筑之一。      
          對于凝波寺的建置緣起,當?shù)厝擞幸粋這樣的說法:明朝初年,福建有一支船隊在捷瑯埔附近海域突遇大風浪,船上人員悉數(shù)墜落海中,在這危難關頭,他們恍惚看到南海觀音菩薩現(xiàn)身,頓使南海凝波不興,風平浪靜。后他們游近淺灘,登上一處叫“鶴嶺”的陸地。由于這里風景秀麗,海上交通便捷,加上當?shù)鼐用耖_化較早,因此,他們便定居下來,并很快適應了當?shù)氐拿耧L習俗。
          為感觀音厚德,他們捐資在此處建造凝波寺,奉祀南海觀音,以求一年四季海事安寧。      
           捷勝奉祀觀音菩薩的寺廟除凝波寺之外,還有普善堂和白石庵。觀音菩薩,又叫“觀自在”、“觀音大士”、“觀世音”,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諱,略去“世”字,簡稱“觀音”。她是佛國眾菩薩的首席,與文殊、普賢、地藏并稱四大菩薩。
          “菩薩”一詞之義,乃“覺有情”、“道眾生”。據(jù)說蕓蕓眾生受苦難時,只要念誦其名,她就會“觀”到這個聲音,前來解救。因此,她在世俗中的知名度,并不亞于如來佛;特別是在婦女信徒中,其地位甚至超過釋迦。無怪乎人們要建寺廟奉祀了。
          后來,中國佛教將陰歷二月十九日定為觀音誕辰日,六月十九日為觀音成道日,九月十九日為觀音出家日,統(tǒng)稱“觀音香會”。     
           2005年5月初,發(fā)起修繕者有感觀音托夢,乃成立“修復捷勝凝波寺理事會”,迎請釋有聰大師為凝波寺住持,并發(fā)愿與一些熱心人士四處募資,圓滿解決了凝波寺產(chǎn)權(quán)歸屬問題。現(xiàn)該寺已修復原貌,大殿正中祀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還配祀伽藍菩薩、地藏菩薩、韋馱菩薩、彌勒佛、西持國天王、東持國天王及十八羅漢像,并拓建文化碑林,開辟為具有佛教文化特色的旅游景觀。每逢觀音香會,來凝波寺求福求子者摩肩接踵,紛至踏來,成為規(guī)模宏大的盛會。



    4#探花
     樓主| 發(fā)表于 2013-9-3 21:28:1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1:33 編輯

          得道庵     

            
           得道庵,原稱云山寺,位于捷勝所城西郊二里許白云山的山腰,背山面海,環(huán)境清幽,風光秀麗。庵為宮殿式建筑,藝術精湛,響譽海內(nèi),素列古城大八景之首,并早已載入海豐舊縣志,是一處遐邇聞名的佛教古剎和旅游勝地。      
          該庵建于明崇禎年間(1628—1643年),距今已有360多年的歷史。由于年代較長,管理欠妥,且又歷經(jīng)興廢,因此,建庵之圖記、碑記等資料,多已沉淪失考。茲尚存者,僅有清末庠生林大蔚于1924年撰寫的《得道庵序》。而其開卷溯源斯庵之創(chuàng)始者云:“溯源創(chuàng)始之由,或云朱翁伯符,或云洪師達上,未詳也!庇诖,我們即可窺見前人于尋求建庵事跡,已有難處。      
          根據(jù)《得道庵序》的記載,該庵之地為朱翁伯符所賜,洪師達上募資興建。民間有一種說法,庵址原是朱家耕種之地,后因朱翁女兒素云發(fā)愿供佛,當時,僅以數(shù)椽幾瓦遮避風雨!霸桨儆噍d,迨乾隆年間(1736—1795年),始增三寶佛殿及下兩廡。續(xù)后風雨摧殘,歷有增修。”
          乃至光緒七年(1881年),名僧遇緣主持是庵,發(fā)愿予以重建,平基而變舊制。緇衣缽盂募資外地,夙興夜寐運籌營筑,如是慘淡經(jīng)營,歷時九載,至光緒十六年(1890年)始告落成,并將白云寺易名為“得道庵”。
          現(xiàn)庵左側(cè)五葉流芳處,筑有八角型密封石塔,內(nèi)面安放達上、遇緣禪師的遺骸。
          該庵主要建筑為前后庵宇暨左右?guī),共計占地面積650平方米。布局協(xié)調(diào),結(jié)構(gòu)嚴整,雕甍畫棟,朱檻飛檐,高下相間,曲雅莊嚴,流金溢彩,燦爛輝煌。前殿大門上書“得道庵”三字,其上又有“勝地靈巖”四個草書巨字,其下兩側(cè)分刻聯(lián)語曰:“百萬人家福地,三千世界叢林!薄暗媒饷摃r山海小,道元妙處地天空!遍T階下正中置有巨鼎狀香爐,佛煙裊裊,倍覺神怡。
          幾年前,嶺南詩人熊鑒游此仰觀“得道庵”匾額時,便曾吟出二副對聯(lián):“能舍己為人,方稱得道;要仁民愛物,才可修行!薄翱嗪6缮n生,出家乃因避世,禪心忘小我,成佛本是為人!闭媸欠鸲U妙理,頓教煩惱消釋。
          前殿置祀關圣、太白、東岳,左右?guī)蛔o法天王呲牙裂嘴,猙獰可怕。前殿背面(已屬里殿)之韋馱菩薩凜然生威,其兩側(cè)刻有楹聯(lián):“看曼陀花莊嚴絕妙,證菩提樹色相皆空。”
          韋陀像對面,為一高臺,亦即內(nèi)殿,殿前臺柱分刻“海甸涌靈巖,盼水光接天,一片清虛,明澈大千世界;層城禁古剎,瞻云氣橫嶂,萬里縹渺,蔚成不二法門!眱(nèi)殿祀有釋迦牟尼、琉璃光佛、藥王菩薩、千手觀音及十八羅漢,塑像雕技精巧,莊嚴隸穆,各具神態(tài)。
          每逢寺僧做法事,鼓鈸齊鳴,燭光搖曳,木磬陣陣,經(jīng)聲喃喃,使人置身其間,俗念俱空,有如身在仙境,舒適暢快。整座建筑稱“勝地靈巖”,在海岸第一山八景中自居一景。      
          文化大革命期間,得道庵遭受了空前的破壞而成為廢墟。當時,殿里所有的佛像、匾額、碑記、經(jīng)文、度牒、衣缽、書畫及建庵圣旨、圖紙等,俱被毀壞。后經(jīng)海豐縣人民政府批準,乃于1984年9月成立得道庵風景區(qū)修建理事機構(gòu),開展籌建工作,重興土木;并請古建筑師羅鐵和雕塑藝人周仲富等設計施工。歷時三載,始告竣工,并于1987年10月舉行剪彩儀式,F(xiàn)屬汕尾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并被廣東省宗教事務局列為重點寺觀。
          該庵自修建以來,游客紛至沓來,每逢旺季,人們更是穿梭不絕,逸興遄飛。省中華詩詞學會副秘書長石冠軍所寫詩句“得道庵前得趣豐”,實在道出了人們游得道庵時的愜意心境。
    5#進士
     樓主| 發(fā)表于 2013-9-3 21:33:41 | 只看該作者
        附:清&#8226;林大蔚《得道庵序》     


           捷之西山得道庵即昔之云山寺,前明崇禎時鼎建也。溯厥創(chuàng)始之由,或云朱翁伯符,或云洪師達上,未祥也。吾捷前輩黃飄香先生曾讀書其間,庵側(cè)有達上禪師墓碑記存焉,公摹而讀之,始知朱氏以地資之,摹是庵者達上禪師力也,而自泐為明之茂才。夫師浮云寶貴隱棲于此,蓋亦非常人也。當時院可數(shù)椽,僅避風雨,越百余載,迨乾隆年間始增三寶佛殿及下兩廡,續(xù)后風雨摧殘,歷有增修。至光緒七年,住持僧遇緣和尚始平基而廢舊制,益見凈土莊嚴,靈光煥發(fā),斯誠是庵一時盛事也。況夫地拓三弓,卻萃西山之秀;天開八景,洵增南國之光。雖蕞爾微區(qū),實吾邑名勝。所以君子來游,不少他鄉(xiāng)之客;都人至此,間多大雅之士。有此風景端賴保存,今雖茍完茍美,尤須盡善盡美。嗟乎,創(chuàng)始之難,守成不易。后之視今,當猶今之視昔。愿后之君子共相保守勿替焉。     
           余少時亦讀書是庵時,達上和尚碑文大半消磨,惟塔銘頗有可觀。余賞錄而存之。今之五葉流芳處即其墓焉。其舊壽塔銘失考,此乃嗣其法門人通衢所拜撰也。

          民國甲子一九二四年撰
    6#貢士
     樓主| 發(fā)表于 2013-9-3 21:35:1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1:41 編輯


          2 地祗廟宇

          城隍廟     
                
           城隍廟,位于捷勝鎮(zhèn)東北角之鶴嶺,毗鄰凝波寺。城隍廟之地,原為洪瑛所獻。
          據(jù)《洪氏族譜》載:“洪武十有三年(1380年),……城所內(nèi)外社約眾信議建城隍廟加筑廟前戲臺(原戲臺已拆毀),眾紳商于瑛公,公復將地贈送之。
          越年(1381年)廟臺落成,隍爺進廟演戲慶祝!保P于城隍廟演戲之盛況,第二章“古戲臺”一文中已有述及,茲不再敘)由此可知,城隍廟的建造年代是明洪武十三年至十四年。清康熙移民遷界,人煙已絕,隍廟倒塌。至雍正年間,人戶漸復,重修后的隍廟圣誕亦漸恢復。
          公元1992年,城隍廟修復。1995年,舉行隍爺升殿儀式。該廟結(jié)構(gòu)仿宋明宮殿,大殿正中設一泥一木兩座城隍像,兩旁分列判官、牛頭、馬面、黑白無常等鬼卒,還有一些地獄塑像,顯得陰森恐怖。廟內(nèi)設東西廂廊,廟門前置一對石獅,廟前近處建有新戲臺。      
          城指城郭,隍為護城之河溝,有水稱池,無水稱隍,是城隍原指城郭溝池而言,亦即易經(jīng)“城復于隍,勿用師”也。古人認為凡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皆有神在。
         古人造城是為了保護城里人的安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守護神,稱為城隍爺、城隍老爺。道教把城隍納入自己的體系,稱他是剪除元兇、護國安邦之神,并管領陰間亡魂。后城隍之祀受時代潮流影響,又漸漸加重職事,諸如祈雨、求晴、招福、穰災等。無形中兼管地方冥籍,賞善罰惡,為冥府派駐陽間之地方冥吏。      
          據(jù)說,明太祖朱元璋在土地廟出生,所以他對土地廟及土地的上級城隍廟極為推崇。他下旨封京城和幾個大城市的城隍神為王,職位正一品。而府、州、縣城隍神則為公、侯、伯,且重建各地城隍廟,提高規(guī)格,要與當?shù)毓偈鹧瞄T款式等同,并按級別配制冕旒袞服。
          這樣,各地政府便有了陰陽兩個衙門。由于明太祖的推崇,捷勝所城隍亦受到同樣的待遇,其規(guī)格亦與所署衙門等同。      
          城隍并不指具體某人,各地均有自己的城隍,即是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充之。諸如浙江紹興祀唐初大將龐玉、南寧和桂林祀宋南寧知府蘇緘、杭州祀明按察使周新、北京祀文天祥和楊椒山,也有祀秦裕伯、紀信、灌嬰、英布、范增、蕭何等的城隍,并非一成不變,即所謂“接神道亦隨時興廢”(《茶香室四鈔》)。有的城隍黑臉長髯,氣宇威嚴;有的則是白面少年。捷勝城隍乃屬黑臉長髯,氣宇威嚴者。
          據(jù)傳說,捷勝城隍要在每年的清明節(jié)及陰歷七月十五的上元節(jié)出巡,城所善男信女隨木雕城隍像游街,戶戶張燈結(jié)彩,祀神宴客,至為熱鬧,俗稱“春秋兩祭”;舊時在陰歷正月廿日還要舉行扛神賽會、八月十五日城隍爺生日(原為建城日,城隍生日實為五月十三日),又要舉行迎城隍的盛大祭典,并進行大型的演戲活動;
          明清、民國時期,捷勝有“三日無雨火燒埔”的民謠,每逢久旱,人思甘雨,捷勝老大便到城隍廟抬出木雕城隍像,赤頭游城門。以上這些習俗,現(xiàn)已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為人們簡化或淘汰,但城隍爺?shù)拇呵飪杉篮脱輵蛑曀,在捷勝遺留至今,后人還可見其當年之盛況。
    7#舉人
     樓主| 發(fā)表于 2013-9-3 21:42:3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1:45 編輯

         五土四社稷     


          捷勝所城在建置之時,曾按明初衛(wèi)所規(guī)制配設五土四社稷。五土者,乃五個福德老爺宮,設于捷城東西南北中之位;四社稷者,一在東門水坑街口、一在西門水閣村、一在石頭村、一在城隍街(正直街)。它們是捷勝具有建城標志的廟宇。      
          土地神原名“社”,故有土必有社。自皇帝至平民,都得對土立社,以祈福報功。白虎通云:“人非土不立,非殼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地也!本褪且驗椤巴痢蹦苌f物,其功德厚大,封土立社,祀五土之神,以為祈福(春社)報功(秋社),示與土合而成“社”,這就是“社”之由來了。是自古以來人們除敬天以外,就以敬土地為最緊,便封土地為社而祀了。
          土地之神稱為“社神”,民間俗稱土地公、大伯爺、老土地、后土,又稱福德正神、福德爺。歷代對于土地神之名諱及哪朝人,有幾種說法,但人們普遍認定的乃是周代的張明德。他原是某上大夫家仆,因主人幼女思念其父,乃遠途背之前往會其父。不料半途天降大雪,張明德脫衣護之,自己遂被凍死。當時,空中曾顯現(xiàn)有“南天門大仙福德神”八字。此事一經(jīng)傳開,百姓異口同贊,認為是天賜義仆封號。后來,那上大夫感念其恩德,乃建廟祀之。
          一般來說,其它地方的土地廟很小,這跟土地神在神的體系中地位較低有關,所以立專祠者較少,大都只附于神廟或橋亭之處。
          然捷勝所城并非如此,還是立專祠以祀之,這亦是跟城所本身之規(guī)制、配套有關。廟中的土地爺為泥塑或木雕,穿長袍戴烏帽,慈眉善目,銀須白發(fā),老態(tài)龍鐘。其旁配祀土地奶奶。他的職責是主掌土地行政,但當今習俗又為他設計了右手拿手杖,左手拿元寶的形象?梢,土地又是兼理財務的財神了。據(jù)民間傳說,農(nóng)歷二月初二為土地公誕辰,在明清時期都有祭拜的習俗,現(xiàn)已為人淡忘了。      
          再說社稷,通社有關之神,稱為“稷”或“地居主”(地基主)。稷,屬六谷之長,即神,官名稱為“田正”,封號“后稷”。
          自古以來,帝王諸侯都甚重視社稷,這主要是因其象征國家富強、康樂太平,所以社稷又被比作“江山”,以社稷的存亡,示國家的存亡。
          在上古時,最早任稷官者,是炎帝神農(nóng)之子“柱”及堯帝時的“棄”,兩人均先后成為“稷神”。
          明代捷勝的社稷不設祠廟,只筑一小平臺,上立石碑以祀稷神。稷神的職責是主管田地六谷,庇佑人民收成豐裕,生活無憂。
    8#秀才
     樓主| 發(fā)表于 2013-9-3 21:46:1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1:50 編輯

          3 仙真人鬼廟宇

            天太后宮     


           捷勝地處沿海,漁民眾多,故信奉天后圣母者多,崇拜之風甚盛。綜觀捷勝沿海一帶,建天后宮的就有石頭村、沙角尾村、牛肚村、雙湖村和龜齡島等,其中,石頭村天后宮較為出名,建筑規(guī)模較為壯觀雄偉。
          其宮廟并戲臺之地約占1000多平方米,右側(cè)設以圍墻,中建廟門亭,門亭內(nèi)壁兩邊鐫刻有“南國有生皆圣德,海天無處不慈航”及“升階已肅天顏近,到此方知母德深”兩副對聯(lián),門亭聯(lián)則為“白云紅日仙都近,玉樹丹林勝跡幽”,門前兩側(cè)各立一石獅。
          圍墻內(nèi)之天后宮,整體上分前后二殿,前殿門額刻“天太后宮”,下刻“英風已屆江天外,坤德長垂?jié)蓢小钡膶β?lián),殿內(nèi)兩旁各祀注生娘娘及天官等神明;過了前殿,便是方型天井,中置明代香爐(成化十八年<1475年>歲次丙寅仲秋造);再進去,就是后殿,亦即主殿,正中祀天后圣母,前有三塊拜石,為總督大老爺所賜,長各150厘米、寬55厘米;東西兩側(cè)為廡廊。
          另外,天后宮前建有戲臺,刻有“誰謂戲者虛猶是千秋真史實,莫道看無益誠然一部好文章”及“勝地長春一曲梨園歌盛世,神光永耀千秋香火祀南天”的對聯(lián)。從現(xiàn)存的明成化十八年所造之香爐及石獅看,天后宮有可能建于公元1475年仲秋,F(xiàn)有明代遺存的香爐、石獅及總督大老爺禁碑(建廟公約)等文物。      
          據(jù)《大清一統(tǒng)志》、《四庫全書》、趙翼《陔余叢考》及《天后圣母正傳》記載,天后,又稱海神天妃、天上圣母、媽祖、船頭媽等,自宋至清,帝王們對她的冊封多達四十余次,她的地位也逐漸升高,稱為“天后”,事跡也被載入國家祀典。
          天后,原名林默,北宋建隆元年農(nóng)歷三月廿三日,生于福建莆田嵋州嶼。其父林愿,官至都巡檢,母王氏。因林默小時從不哭啼,故取名為“默”,長大后又叫“默娘”。因其生在海邊,默娘水性良好,常在海上救助遇難的客商、漁民;又知天象,她的天氣預報十報九準;猶懂醫(yī)藥,為人看病治療;此外,她還識占卜之術,預知禍福。
          雖說是年輕姑娘,但卻無所不能,鄉(xiāng)親們都有十分信服愛戴她,稱她是“神女”、“龍女”。到了二十八歲,有一次,她在海上救人,不幸身亡。鄉(xiāng)親們悲痛不已!后來,漁人經(jīng)?匆娔锷碇煲鲁嗽朴斡趰u嶼之間,便編出許多有關她飛升成仙的故事,并在莆田修建祠堂紀念,每次祈福必有靈應。自此后,天后就成為沿海地區(qū)共同祭祀的海神。      
          在以前每年農(nóng)歷三月廿三日的天后圣誕時,石頭村天后宮要演上百出戲,連續(xù)上演三個多月,現(xiàn)在只演一個月;其他如沙角尾村、牛肚村及龜齡島等天后宮,亦同時演戲,但只有幾天時間,并不像石頭村那樣熱鬧非凡。
         在誕辰正日,一般都要舉行“擺席”、“送子”等儀式,祈求風調(diào)雨順,海事安寧,四季平安。
    9
     樓主| 發(fā)表于 2013-9-3 21:50:5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1:53 編輯

          關帝廟     


           在中國,神明成百上千,影響很大的也有幾十位,但其中影響最大的要算關圣帝君了。他的廟宇,可謂遍布全國各地,一般稱為“關帝廟”,與孔廟并稱為“文武二廟”。      
          捷勝關帝廟,位于城所南門街中段,規(guī)模不大,占地只有二十多平方米。
          據(jù)考,在解放前,關帝廟規(guī)模較大,后因國民黨整街時,將其裁去一半,而成現(xiàn)有規(guī)模,對此,其原有廟聯(lián)“廟宇巍然,宛如季漢偏安局;威靈永在,應與中華萬古存”己有述及。
          該廟內(nèi)祀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俗稱“關公”。他生于漢恒帝永壽二年五月十三日(后為關公誕辰,春秋致祭),河東解縣常平村人,容貌偉岸,威武逼人,自幼喜讀《易》和《春秋》,具有忠義之氣。他與劉備、張飛結(jié)為異姓兄弟,協(xié)助劉備建立蜀國,與魏、吳形成三國鼎立之勢。他屢立戰(zhàn)功,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水淹七軍、智取黃忠,表現(xiàn)了他的大智大勇;另外,曹操勸降,他講究忠義大節(jié),更使萬世流芳。后來,敗走麥城,死于湖北當陽。
          然從魏至隋,關羽在民間的影響并不大;自唐宋以降,方聲威大震。宋代封其為“義勇武安王”,明代加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zhèn)天尊關圣大帝”,其封號甚至超過人間帝王,因為歷史上還沒有哪個皇帝敢自稱“大帝”的。因此,關羽便成了國家祭祀的高級神祗,佛道二教亦爭相把他拉入自己的教門充當護法神。
           據(jù)說,在明清時代,關羽極顯,有“武圣人”之稱,儼然與“文圣人”孔子并立。民間相信關帝具有司命祿、佑科舉、治病除災、驅(qū)邪避惡、巡察冥司,乃至招財進寶、庇護商賈等多種法力,所以,民間各行各業(yè),婦孺長幼均對“萬能神”關圣帝君頂禮膜拜。      
          據(jù)傳說,每逢關帝誕辰,頭一天便要下雨,以清洗街巷。入夜,關帝廟則會傳出聲響。人們都認為,這是關公在磨青龍偃月刀,他又要斬妖除魔了。
    10
     樓主| 發(fā)表于 2013-9-3 21:54:1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2:01 編輯

          四大元帥廟      


          捷勝所城四大元帥廟,一在北門菜街、一在北門第八街、一在西門街、一在西門第五街。
           這四大元帥廟分別奉祀“溫、康、馬、趙”四位天神,他們是捷勝所城的總神。      
           北門菜街的元帥廟祀威靈瘟元帥,他是金大神溫瓊。據(jù)《中國一百神仙圖》的記載可知,溫元帥在東岳十太保中最為著名,后漢時溫州人。其父溫望專于儒學,中了科第,然一直沒有兒子,乃向后土祠祈禱。一夜,其妻張氏夢見金甲神持巨斧,手托一顆明珠,說:“我是六甲之神,玉帝的大將,現(xiàn)要下凡為人,欲托你胎,不知肯否?”張氏答道:“女流無識,圣賢顯萃,何敢方命?”說完,即把神給她的珠子放在懷中。醒后,果然有孕。十二個月后,祥云繞室,異香馥座,嬰兒出世了。其左肋有符文二十四篆,右肋有十六篆,人莫能識。后這個嬰兒取名為瓊。溫瓊自幼聰敏,“七歲學步天星,十歲通儒”,但長大后無甚建樹,“十九歲科舉不中,二十六歲明經(jīng)射策亦不中”。一次,正當他自嘆之際,忽飛來一條蒼龍,墮下一顆珠子到他面前,他躍上拾起吞入肚里。蒼龍來奪,他把龍扭成一個環(huán),繞尾于手。突然間,他的身體發(fā)生變化:面青發(fā)赤,藍身猱猛,手握巨簡,游衍坐立,英毅勇猛,將龍制服。后泰山府君知其勇猛,召他為佑岳之神,積立了陰德;并受玉帝敕旨,封為金大神,賜以玉環(huán)一個、瓊花一朵、金牌一面,內(nèi)篆“無拘霄漢”四字。他常下五岳巡視,成為名副其實的元帥。在每年陰歷五月,溫瓊“誕辰”之日,人們都要抬著他的神像在街上游行,驅(qū)趕疫癘。      
          北門第八街的元帥廟祀圣仁康元帥,他名叫康席。據(jù)《北游記》載,他本是西安府黑公林的妖怪,在仁圣興風作怪,殺人越貨。后來,被妙樂天尊降服,玉帝封其為“仁圣康元帥”。他手執(zhí)金斧,幫助真武大帝降魔除妖!度趟焉翊笕氛f他“生而慈善,不傷螻蟻”,“四方謂之能仁,聲聞天下”,所以有“仁圣”的稱譽。他與溫瓊一樣,都是東岳十太保之一。      
           西門街的元帥廟,主祀靈官馬元帥,是一位三眼神將,俗稱“馬天君、三眼靈光、三眼靈耀、華光天王、華光大帝、花酒馬靈官”。據(jù)《搜神大全》載,他本是如來佛身邊的至妙吉神,不知是菩薩,還是羅漢?因他毀了“焦火鬼墳”,違反了佛家慈悲為懷的教義,而被罰下凡。所以,民間中曾有馬元帥三次“顯圣”的說法。后來,他拜妙樂天尊為師,學得“風雷龍蛇首或鬼安民之術”,獲得三角金磚。因其神通廣大,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玉帝便讓他掌管南天事,賜瓊花宴,并讓他當了真武大帝的部將。世間百姓對他極為虔誠,凡有“妻財子祿之祝,百叩百應”!案酗@應驗,永受祭享”。     
          西門瓊花宮祀華光大帝。據(jù)考,南方有許多主祀華光大帝的華光廟,而一些城隍廟亦配祀華光大帝。據(jù)《華光天王傳》和《北游記》記載,華光乃“火星”,是“火之精、火之靈、火之陽”,玉帝曾封他為“火部兵馬大元帥”之職,法寶除金磚外,尚有“風龍降火龍數(shù)條”及“火丹”,只有真武帝用北方壬癸之水,才將其制服,所以民間又視其為火神。道教把他的“神誕”(生日)定為陰歷九月二十八,可他八月初一就由天上下凡,如果八月初一這天下雨,那么一年的火災就會少。因此,農(nóng)歷八九月間,每條街巷,都要作“華光醮”,時間三四天不等。打醮的目的,是為了免除火災。其時每家預備臘燭、冥錢、火炭、雞毛,以及柴米油鹽等,捆成一堆,放在門口。在打醮最后一天的五更時分,則有一班人打著明鑼從門口經(jīng)過,把這些東西放在大筐內(nèi),再放進一只紙糊的大紙船里燒掉,叫做“送火災”。打醮期間,張燈結(jié)彩,迎神賽會,街坊鄰眾,齊往參拜,在娛神的迷信氣氛中,倒也洋溢著娛人的歡樂情緒。      
          西門第五街的元帥廟祀財神趙公明,據(jù)《搜神后記》、《辭海》、《清吳俗》、《清嘉錄》及《姑蘇志》記載,趙公明,秦朝人,得道于終南山,封正一玄壇元帥,黑面濃須,著武裝,手輒鞭,身跨黑虎,是道家諸真之一,名在東岳十太保之列,歷來被奉為“武財神”,又稱“中路財神”(正財神),是財神界的主宰,統(tǒng)馭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個部將,合而稱為五路財神。
          傳說,趙公明不食豬肉,所以人們在祭拜時,必以燒酒牛肉祀之;他又怕寒冷,被人稱為“寒丹爺”,當他于上元夜游巡境時,人們就大燃炮,為其暖身。現(xiàn)此習俗依然存在。     
           因佛教有四大天王(四大金剛),給佛門帶來了無比光耀,所以道教也增加了四大元帥的編制。
          明清時期,道教在作道場祈禳時,常要用一種“請神”的重要方術,即請有關的神明降臨,幫其驅(qū)魔降妖。
          據(jù)說,張?zhí)鞄熍c敵手斗法時,便常要“請神”。他披發(fā)仗劍,躡著罡,步著斗,捻著訣,念著咒,礚踏了一會,便拿出令牌,連敲三下,喝道:“一擊天門開,二擊地戶裂,三擊溫康馬趙赴壇!”緊隨著,又燒了兩道飛符。此時,半空猛響起劃喇喇之聲,隨聲降下“溫康馬趙”四位天神。他們身長三十六丈,威猛無比,邪魔一見他們,大都溜之大吉。
          四大元帥廟與五土四社稷廟、九王爺宮一樣,都是作為捷勝所城的建城標志,但這中間有它一定的歷史原因和地緣要素,而這亦說明了封建統(tǒng)治者對于上蒼的冀望和依賴心理。
    11
     樓主| 發(fā)表于 2013-9-3 22:01:4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2:22 編輯

          九王爺宮      
            

          捷勝所城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依明初衛(wèi)所規(guī)制,各于每個城門建二座王爺宮,東有后山頭坎下、水坑街口之王爺宮;西有西門頭頂、劉巷口之王爺宮;南有南門外頭社、第六街之王爺宮;北有捷興社、金竹鄉(xiāng)之王爺宮,而第九個王爺宮則位于大流頂社。它們是捷勝具有建城標志的總神。      
          王爺宮即三山國王廟,所祀者乃連清化、趙助政和喬惠威三個國王,他們是異姓結(jié)拜兄弟,同為隋文帝楊堅的大將軍,后為潮州揭陽明山、中山和獨山三山之神。
            傳說,宋太宗趙光義于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6年),御駕北伐,受困太原城。其時,連、趙、喬三位將軍,顯靈救援,宋太宗才得以平定北漢流寇劉繼先。凱旋時,城頂云端出現(xiàn)一面旗,上有“潮州三山神”五字。因此,宋太宗分封連清化為“明肅寧國王”,鎮(zhèn)守明山;趙助政為“威德報國王”,鎮(zhèn)守中山;喬惠威為“弘應豐國王”,鎮(zhèn)守獨山。賜廟額“明貺”。后世奉稱為三山國王。
          他們肇跡于隋,顯靈于唐,受封于宋,千余年來,香火鼎盛,顯赫非凡。      
          從惠東至潮汕一帶,人們多信奉三山國王,并建有祠廟奉祀。但較為特別的卻是汕尾市城區(qū)的捷勝鎮(zhèn),以一鎮(zhèn)之小,竟容有九個三山國王廟,真是不簡單!
    12
     樓主| 發(fā)表于 2013-9-3 22:04:5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2:07 編輯

          巡撫祠     


          巡撫祠,位于捷勝所城東門街中段。內(nèi)祀廣東巡撫王來任和兩廣總督周有德的神像。      
          據(jù)清范端昂《王來任傳略》載,王來任,字弘宇,遼東人,廣東巡撫。
          清康熙四年(1665年),屢經(jīng)兵燹的廣東沿海正處在有緊無松的海禁之中,時沿海居民拋棄家室田疇,扶老挈幼,饑餒流離,偶遇悍兵強徒,遭其撻打搶奪,可謂天災人禍并至;且米貴如珠、鹽貴如玉,人多三餐不繼,是嫁妻賣兒者事常發(fā)生;加之瘴癘叢生,瘟疫雜至,使“十鄉(xiāng)之中存無四五,十室之中死有六七!
          (廖天佐《遷圖說》)王巡撫目擊如此情形,“安集流亡,咨詢疾苦”,并條陳六大害,上疏朝廷,請旨復界。因此,瀕海百萬鄉(xiāng)民俱得歸里。
          康熙八年(1669年),朝廷下旨復土展界,遷民歡呼載道,莫不踴躍!可惜天未祚粵,王巡撫因病而亡(民間傳說他吞烏金自殺)。仆音乍至,粵民號啕大哭,悲痛至極!
          時兩廣總督周有德奉特旨展界設防,目睹流離之民,田地徑路阻蕪,乃上疏請旨,預備牛種、給遷民以前業(yè),不許豪強隱占欺凌,并設官兵于防外。遷民雀躍不已!
          其時,捷勝所城是遷民測界之地,誠如廖天佐《遷圖說》中所描述那樣,城所告空,人煙已絕。因王巡撫和周總督冒死上疏,為民請命,城所人煙及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方漸恢復。     
          為紀念故,捷勝人民設專祠奉祀這兩位大功臣。自清代至民國,該祠香火鼎盛。
          文化大革命期間,祠遭毀,后改建為東村小學。現(xiàn)存有碑刻,祠亦已重建。今人劉淦有《憶捷勝巡撫爺宮碑記懷古》詩云:“康熙征爽統(tǒng)南國,皇令封船逐戶遷。海岸哀聲鴻遍野,漁家背井苦連天。巡爺總督齊章奏,居士大人陳淚篇。仗義成仁救百姓,光輝政績照人間!
    13
     樓主| 發(fā)表于 2013-9-3 22:08:10 | 只看該作者
    附:清&#8226;范端昂《王來任傳略》     


          王公字弘宇,遼東人。康熙四年,巡撫廣東。時粵屢經(jīng)兵燹,賦役重繁,民不聊生,瀕海兩徙,饑餒流離,尤為凄慘。公至撫粵,安集流亡,咨詢疾苦,賑恤存活數(shù)千百萬生靈,禁止夫役,革除兌支、勒解、折征等弊。嚴禁營頭下鄉(xiāng)債折粵人妻女。減省排戶虛費,歲以數(shù)百萬計。緝拿流棍、土宄,搶奪掠賣杜絕,州縣委署征貪除蠹。條陳六大害,飛章入告:一曰夫役,一曰民船,一曰私抽,一曰采買,一曰誣盜,一曰擅殺。請旨永禁,粵人始得更生。至于親臨清獄以釋積冤,微服訪察以清吏治;巡查營棍、藩孽標奪肆虐;盤詰販賣婦女,竊帶過關;首禁有司凌辱士子,或有掛陷,不得擅自威焰。種種仁政,俱實心行之。      
          天不祚粵,公病噎食,自陳罷免;浫税┨岫綏罟雒鲹(jù)眾民情疏留,里民潘世祥等赴京保奏。仆音隨至,號哭而旋。公遺表請復海界,瀕海百萬生靈俱得歸里。立廟尸祝,至今不衰。
    14
     樓主| 發(fā)表于 2013-9-3 22:09: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2:13 編輯

          云海寺      

             
          云海寺,位于捷勝鎮(zhèn)西南側(cè)的小海,那里樹木茂盛,環(huán)境清幽。
          據(jù)民間傳說,該寺在明末就已存在,原是一間小廟,1987年擴建。它坐北向南,寺前是碧波萬頃的南太平洋,并斜對龜齡島。寺院占地約1000多平方米,整體建筑分前后兩殿,東西為廂房(仍未建成)。前殿奉祀華佗先師,后殿為大雄寶殿,奉祀三寶佛。該寺結(jié)構(gòu)仿明清建筑。      
          說到云海寺,婦女信徒們談及三寶佛者較少,而華佗先師倒是她們所常談的對象。究其原因,乃是因為華佗先師極顯。不論禍福,拜之極準。是故人們每逢災禍,必備酒果紙香,前往云海寺敬拜祈福,以解災危?v非初一十五,亦是香火鼎盛,信徒不絕。若是逢年過節(jié),摩肩接蹬、無地跪拜的景象,更是讓人覺得熱鬧非凡!      
          華佗先師,又稱“華佗仙翁”、“華佗神醫(yī)先師”,原名華佗,字元化,東漢沛國譙人(今安徽省毫縣),是三國時期一代神醫(yī)。兼通數(shù)經(jīng),然而舉業(yè)不就。他通曉養(yǎng)性之術,精于方藥針灸,又能破腹背,湔腸胃,以除其疾穢。若有人病積在內(nèi),針藥所不能醫(yī)治的,則須刳割,并讓其飲麻沸湯(麻醉劑),作醉死狀。他還創(chuàng)有五禽之戲,如法行之可讓人得高壽之效。當時的曹操患有苦頭風,經(jīng)華佗施以針灸之術后,立可見效,是故曹操命他相隨于左右。但華佗本來就是一位士人,歷來恥于以醫(yī)見業(yè),故多番借口辭歸,后向曹操請求,說要回家拿取方藥,乃許歸家。既歸,他辭以妻子病重,須親自在家照看,而數(shù)期不返。曹操大怒,將他收獄考死。臨死時,出一卷書與獄吏說:‘此可以活人’,該吏畏法不敢受起,華佗便向其索火燒之,藥方遂絕。后來,曹操之子倉舒病重,無人醫(yī)治,曹操方才嘆道:“我悔殺華佗,今此兒疆死矣!睆乃纳绞论E可知,他確是一個高明的醫(yī)師,不愧有“神醫(yī)”之稱。      
          每逢華佗先師普渡日,場面更是熱鬧。普渡日一般定于每年的七月月頭、月中或月尾,這一天上午,捷勝人民都要吃素,俗稱“吃菜”,以示誠心!
          今人劉淦“香煙繞寺佛心開,萬朵祥云門外栽。南海潮聲參磬鼓,西天活佛步壇臺。藏王臨座召亡魄,菩薩乘槎渡鬼胎。多少虔徒同拜揖,渾凝極樂凈塵!币辉,便如實記載了普渡的實況。

    20110128_1438_0.jpg (134.99 KB, 下載次數(shù): 8)

    20110128_1438_0.jpg
    15
     樓主| 發(fā)表于 2013-9-3 22:14:0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2:17 編輯

          七老將祠      
             

          七老將祠,俗稱“大人公”和“大人公媽”,位于捷勝鎮(zhèn)牛肚村西南側(cè)的紅沙壩。
           該祠建于明末,規(guī)模較;公元2001年,沙坑村出資重修,現(xiàn)占地約200平方米,祠宇前面設有拜亭,亭柱上刻“守土捐軀丹心一片昭千古,戍邊殉節(jié)義氣長存紀七人”的對聯(lián);祠門兩側(cè)刻有“精忠垂青史,戰(zhàn)績著南疆”的對聯(lián),門額刻“護國庇民”;祠內(nèi)奉祀“七大人公”牌位,祠后則為一沙土圓堆,F(xiàn)留有明代石香爐一個。      
          據(jù)民間傳說,七大人公原是明嘉靖年間七個抗擊倭寇和海賊的戰(zhàn)士,他們守衛(wèi)邊防,英勇善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有一次,因擊退倭寇、海賊后,都甚為疲憊。夜黑似漆,大家睡得很沉,不知海賊已潛上海岸。因此,他們在無提防的情況下被殺了。對于他們的死,附近鄉(xiāng)民又有其它說法,有的說他們是在海戰(zhàn)中犧牲的,后隨海浪飄流至岸上,為鄉(xiāng)民所發(fā)現(xiàn)。但不管說法如何,他們抗擊倭寇海賊、拼死守衛(wèi)邊疆、保護人民安全的精神,卻是永遠不朽的!有鑒于此,牛肚、沙坑兩村鄉(xiāng)民聯(lián)合設專祠紀念。      
          在每年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jié)(俗稱“七月半”)期間,牛肚、沙坑的村民均要到七老將祠舉行“祭孤”(又稱“祭幽”、“祭佑”)活動,在舊時,由牛肚、沙坑兩村群眾,在七老將祠前搭棚設臺立紙鬼,并自帶包子、薄餅、米酒清茶、水果等祭品,前往拜祭,祈求大人公管領好陰間孤魂野鬼,不要四處游蕩,驚老嚇幼,擾亂民宅;并佑社會安寧,合村平安。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大人公的祭佑習俗已有簡化,且兩村亦不再聯(lián)合祭拜,沙坑村一般在中元節(jié)之前祭佑,而牛肚則在中元節(jié)之后。
    16
     樓主| 發(fā)表于 2013-9-3 22:17:3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2:21 編輯

          長春洞      
            

          長春洞,位于捷勝鎮(zhèn)西側(cè)大埔村旁的山腰上,曲徑通幽,小橋流水,鳥語花香,景色宜人,俗有“小桃源”之稱。該洞純屬天然,洞門由一塊巨石覆蓋而成,上刻“長春洞”三個行草大字,為西門街“大記何”清光緒年間秀才悟覺子何湘峪所刻。他原在此洞隱居,并在洞內(nèi)奉祀純陽真人呂洞賓。逝世后即葬于洞之左側(cè)!按笥浐巍弊訉O為紀念他,便在長春洞前拓建呂祖祠,并請專人看祠奉祀。      
          呂洞賓,在八仙中影響頗大,而在歷史上亦是實有其人。他是唐末五代時的著名道士,姓呂名喦,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河中府永樂(今山西永濟)人。少年時即熟讀經(jīng)史,但數(shù)次考進士都不中,遂浪跡江湖。
          傳說,他在長安酒肆遇見鐘離權(quán),經(jīng)過“十試”考驗,授他延命之術,金液大丹之功,因得道法,不知所往。又傳說,他遇火龍真人,學得天遁劍法。劍術一斷煩惱,二斷色欲,三斷貪嗔。道教全真教奉其為北五祖(王玄甫、鐘離權(quán)、呂喦、劉操、王重陽)之一,世稱“呂祖”、“純陽祖師”。他是一個集“詩仙”、“劍仙”、“酒仙”和“色仙”于一身的神仙,他棄儒學道,仗劍云游,扶弱濟貧,鋤暴安良,因此,民間中流傳著他的許多事跡。      
          長春洞主人的性格與呂洞賓甚為相似,亦是喜歡扶弱濟貧,不平則鳴!因此,他棄儒學道,遠離塵世繁華,獨自隱于長春洞,奉呂洞賓為祖師,潛修在心,以圖超脫。
    17
    發(fā)表于 2013-9-4 10:20:27 | 只看該作者
    得道庵山遭整體的破壞,連得道庵門前大榕樹都被人破了,以前幽靜的環(huán)境變成現(xiàn)在的俗物,后山變成賺錢的死人墳!!相思爺海灘的沙被盜,以前有的防護林都沒了,沙也沒了,海水吞陸地,相思爺?shù)膽蚺_都被海吞垮掉了!
    18
    發(fā)表于 2013-9-4 21:20:34 | 只看該作者
    好詳細啊,學習好多知識,感謝樓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市民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客服投訴、違法和不良信息、未成年人保護舉報電話:0660-3277345 舉報郵箱:swsmw@qq.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中文欧美日韩久久,免费婬色男女乱婬视频国产,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14,麻豆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99九九这里只有精品2
  • <menu id="w4oac"><noscript id="w4oac"></noscript></menu>
    <code id="w4oac"><abbr id="w4oac"></abbr></code>
    <delect id="w4oac"></del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