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w4oac"><noscript id="w4oac"></noscript></menu>
    <code id="w4oac"><abbr id="w4oac"></abbr></code>
    <delect id="w4oac"></delect>
  • 查看: 21924|回復: 1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地方志] 海豐歷史上“三個涌蓋梅隴”和“王坣”、“風神廟”探佚

    [復制鏈接]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1#樓主
    發(fā)表于 2013-8-14 15:15: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陳寶榮
    發(fā)布于:海豐檔案信息網(wǎng) 2012-10-18 15:34:05

           摘要:海豐原為地域廣闊,坐擁八都的濱海古縣,自明嘉靖三年及清雍正九年割地析建惠來縣和陸豐縣之后,僅存興賢、楊安、金錫、石塘四都。只是此“都”在明清時期是相當于鄉(xiāng)鎮(zhèn)一級的基層行政建制。清代楊安都的范圍包括今天的聯(lián)安、梅隴、后門、鵝埠、赤石以及小漠等沿海鄉(xiāng)鎮(zhèn),尤以長沙灣西岸、蓮花山脈西南部水系沖積的楊安平原最為邃沃,歲收倍于他鄉(xiāng),故諺曰“楊安熟,海豐足”。然而,大自然帶來饋贈之時,卻也隱藏災禍。由于楊安平原在古地質(zhì)時期是淺海地帶,經(jīng)歷平安洞、黃山洞、大小液諸水幾百年的沖刷及地殼變動,明清時期才逐步形成一望原隰,故每逢颶風鼓浪,易成巨浸。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海豐復界后重建的楊安都梅隴墟剛剛跨過四十周年,歷史正在這里悄悄打開康乾盛世的扉頁。然而,五月廿八日那天,一場突如其來的海嘯卻在這廣闊的平原上奪走了數(shù)千人的性命,天地悲慟。

      “看相先生知死不知走”及災異傳說

      “三個涌蓋梅隴”發(fā)生當晚,傳說港尾老墟正在演戲,有一相面先生去趕場。戲演到凌晨時分,他忽然發(fā)現(xiàn)戲場所有男女皆失魂落魄,有著一副人將垂暮的樣子,頓感該出大事了。恰好此時有三名婦女肩荷尖擔經(jīng)過戲場上山去割草,而她們的相貌卻與眾不同,充滿生氣!于是覺得奇怪地跟上她們?nèi)ゴ钣,并一同走了一段路。相面先生心里嘀咕:如果將有大禍降臨,也不可能偏偏這三名婦女就免死吧!他疑慮重重,告別婦女又返回戲場。剛剛回到戲場的那一刻,海嘯發(fā)生了,相面先生和數(shù)千男女一齊葬身黑暗的潮涌之中。至今,梅隴坊間仍留下了一句:“看相先生知死不知走”的口頭禪,大約笑話他修練不夠家吧。平心而論,即使在科技突飛猛進的今天,人類也無法精確地預測地震與海嘯。

      另外,從老輩人口耳相傳一則與之相近的傳說,似乎較有積極意義。傳說大災將發(fā)當天,縣城有一風水師受邀往梅隴墟某鄉(xiāng)村做祖山,晚間在該村住宿并觀看社戲。午夜時分,天空澄青,風水師忽然感到周圍陰氣森森,眾人臉色奇異,覺得大禍臨近又不知其解,再往臺下仔細地轉(zhuǎn)一圈,發(fā)現(xiàn)唯有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人氣色安祥。于是風水師上前央求要跟著老人去投宿,老人說他今晚不回家,呆會要去山寮守護蕃薯園,怕山豬搗亂。這風水師說一起到山寮守夜也好。老人不好再拒絕了。過了一陣子兒,他倆就離開了戲場。剛剛到達山寮的時候,頓覺身后冷風嗖嗖、黑浪滔天,災難終于降臨了。他們二話不說,趕緊拆下搭寮的棚木扔入水中救人……

      楊安海嘯是當時中國天災的縮影

      我們無法考證出當年海嘯遇難的具體人數(shù),但可以想象到楊安平原遭受滅頂之災的慘狀。當年,身為朝廷吏部觀政的海豐坊廓都東山村(今陸豐潭西鎮(zhèn)東山村)進士莊汝揚知悉后十分痛心,遙隔山海揮筆寫了一篇“祭文”吊慰家鄉(xiāng)遇難之魂。所言:“…何其今歲戊戌年五月廿八日,不意龍王性怒,壓棄爾民,呼風伯揚風,開鐵陣之雄,喚海神狂倒,鼓滔天之浪,須臾封爾屋,頃刻墜爾墻,家家老幼魂消,村村兒女魄散。幽然閉口,分訴無門,不分男女尊卑,一時盡歸黃泉,牛羊雞犬飄然不在,原野衣服囊箱皆流別境!边@是如何突如其來,防不勝防的情景,以至“家資物產(chǎn)無一遺存,田地廬舍竟成空境!薄J赂羧旰笾匦薜暮XS縣《清乾隆志&#8226;卷十&#8226;邑事》記載:“康熙五十七年夏五月廿八日,颶風滛雨。半夜海水泛溢,浪高數(shù)丈,楊安都村落民畜淹沒殆盡”。

      由于古人對海嘯和風暴潮沒有區(qū)分開來,對海嘯也只是停留在“海溢”的認識上。類似的記載在《清乾隆縣志&#8226;卷十&#8226;邑事》中另外出現(xiàn)了兩次:其一,“弘治十七年,海水溢,浪高如山,須臾平地水深一、二丈,金錫、楊安二都濱海居民漂流淹死,不可勝計。”其二,“嘉靖十七年,海水溢,金錫、楊安居民死者以千數(shù),戶口因之告絕!笨磥,居楊安平原的群眾真是近海多難!

      自康熙元年開始,他們歷遷界顛沛饑饉之苦,至八年展界,數(shù)十年后元氣剛剛恢復,不期又遭此一擊,有的家族就永遠在地球上消失了。災后,楊安都修建了深坑嶺和南泉嶺咸水墓(已毀)以及南山嶺百姓墓等義冢。據(jù)說,在今梅隴墟南六里的地方原是當年集中祭奠超度亡靈上天的地方,稱“魂路”。后來漸有漳廈人雜居成村,沿用諧音地名稱“云路”。時至今日,梅隴境內(nèi)的東家亞、新漁、烏樹、唐皇、東澳等鄉(xiāng)村發(fā)現(xiàn)或尚剩修葺的多處義冢,安息其間的應該大多是那次海嘯的殉難者。

      楊安平原集中遭遇大難,海陸豐其他沿海鄉(xiāng)村也埋藏著那次海嘯的記憶,只是當年傳媒落后,官方無法全面收集與記錄罷。據(jù)聯(lián)安《霞埔陳氏孝思堂家譜》記載,其十世祖為敘公、祖妣施氏媽當時應聘在梅隴嶼仔村教書也遭受災難,今葬石角頭山天后宮后側(cè),霞埔村陳氏后人稱十世祖為“大水公”。另外,馬宮長沙媽祖至今也流傳“在海難之前媽祖顯靈告知牧鴨兒童、馬鬃港打炮化險為夷”的民間故事。

      收羅地方史志資料來看,我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楊安海嘯竟然是當年中國天災的縮影。道光版《福建通志》載:“五月,福建特澇,汀州永定水災漂圮民房無數(shù),沖垮城內(nèi)臥龍橋!睏畎埠[發(fā)生的一周前,甘肅通渭縣發(fā)生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地震,死亡四萬多人。拉近來看,1999年版的《汕頭市志》據(jù)史料轉(zhuǎn)載了康熙五十七年潮州府遭遇自然災害的嚴重程度:“春夏自三月淫雨至五月,洪水屢漲;五月二十八日夜,颶風拔木……(注:與“三個涌蓋梅隴”發(fā)生在同一時間)”當時潮州城北門外堤壩被江水沖決,潮州同知汪泰來督修數(shù)月始成,民稱“汪公堤”。我們也在清光緒版《惠州府志&#8226;卷十八》中發(fā)現(xiàn)了與之相同時段的災難記錄:“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夏五月颶風霪雨,覆船數(shù)百艘,夜半海水泛溢,浪高數(shù)丈,瀕海居民漂溺無數(shù)。知府余毓浩與歸善令歐加意賑恤災民被澤。龍川雨雹!庇纱送茰y,當時很可能發(fā)生了一場波及粵東的大海嘯。

      亡羊補牢,吳天石倡建“王坣”

      慘痛的教訓讓民眾和官方驚覺起來,阻止海浸終于列入王坣保衛(wèi)家園的共同行動。明末清初海豐曾修筑了部分海坣,而形成集約規(guī)模的楊安海坣首倡于清雍正年間,其倡筑者來自鄰近淡水港的義士吳天石。

      吳天石,字位陸(有文章誤記“王坣”的首倡者是“舉人吳位睦”,史無所載,以訛傳訛),為海豐縣城蘭巷吳氏第十四代裔孫。其八世祖月塘公出身地方小吏,家道殷實,約于萬歷年間遷楊安都淡水港經(jīng)營租田,百年后子孫蔚為望族。我們無法查清康熙元年“移民縮界”初遷及三年再遷之時,吳氏家族投奔何方?但從天石之父如樂公歸葬梅隴東澳山蟹地嶺推測,他們在復界后無疑是回遷了淡水港。歷四十多年,恰好又不幸地撞上“三個涌蓋梅隴”了。同樣,我們無法斷定海嘯發(fā)生當晚天石是如何逃過一劫的?但他必然目睹了家人遭難的慘狀,因為淡水港當年離海不過數(shù)百米。

      經(jīng)歷了刻骨銘心之痛,“性倜儻、素仗義”(見海豐縣《清乾隆志&#8226;人物志&#8226;補編》有關(guān)“吳天石”的評介)的吳天石在家鄉(xiāng)發(fā)起了災后重建工作。然而,在技術(shù)與資金匱乏的條件下,要在軟基的海岸線上筑起二十余里的堤坣談何容易?雍正九年,天石向海豐縣令王增(河南舉人)上書,王又向上級請援。誰出錢?出多少錢?待到運憲核準撥款已經(jīng)是第三年了,海豐換了福建連城舉人林寅(據(jù)清乾隆版《連城縣志&#8226;卷七&#8226;科目志》記載:林寅,字直齋,雍正甲辰科舉人)任縣令。林公既官運亨通,又深通人情世故。他在上司的支持下,躬度形勢,爰集眾議,確定從東澳口至西炮臺(今梅隴農(nóng)場炮臺村)的要害位置筑造海坣。在撥款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采取了“田主計稅出錢,佃丁計戶出力”的辦法,分段落實責任進行施工。又傳言適逢梅隴墟林歸豐家族災后大肆收購水田,出資筑坣,隨之崛起。

      與“王坣”有關(guān)的朝廷命官

      乾隆元年(1736年),楊安海坣告成?h令請憲勒石禁護,稱“王坣”。其名頗合政治色彩,大有官方撥款督修,彰顯“王道布施、恩惠萬民”的意味。其實,王坣作為一項特殊背景下的民心工程,又時值清朝鼎盛年代,無理由不引起官方足夠的重視。修坣其間,兩廣總督鄂彌達親臨楊安海坣視察工程進度。適逢其會,雍正皇帝命令在皇宮東側(cè)建設一座風神廟,正名“宣仁廟”,以供奉風神,祈求神靈保佑國家和皇宮免遭風災。鄂公身為來自京都的旗人,高瞻遠矚,具備超凡的政治敏感性和意識形態(tài)的鮮活性,遂向朝廷奏立風神廟于坣上。稍后,奉旨封號“宣仁昭泰風伯之神”。堤坣與神廟落成之時,鄂公意氣風發(fā)地參加了典禮;爻虝r,經(jīng)羊蹄嶺見庵埡地勢險要,又題請朝廷移庵設汛,演繹了另一場地方盛事……

      如果說鄂彌達是代表皇權(quán)的布施者,那么風伯就是代表天庭的守護神;如果說“王坣”是楊安平原的苦難標志,那么吳天石與林寅就是當年楊安平原的救世主。

      傳說海坣建成數(shù)年后,吳天石目睹一些鄉(xiāng)民違反禁示,常把耕牛拴在坣邊吃草或踐踏堤坣而損壞培土,心疼之余頓生一計。有日,他令人偷偷地將自家兩條耕牛牽上堤坣,接著他帶上村民呼叫起來,當眾把這兩條耕牛殺死,并把牛肉分割給“王坣”鄰近村莊的養(yǎng)牛戶,告誡守約。此后十余年,堤岸安好,咸潮不至,楊安豐收。林寅因任內(nèi)建“坣”修路、興學教化,被奉為海豐名宦。幾年后,他升任崖州知州,因母老無法渡海接養(yǎng),故申奏朝廷得以改任化州知州。至于吳天石(妣張氏生明宇明寬兩子)后來卻不知何故攜眷遷回縣城東南郊高田媽宮鄰近的田嶺口建基,今傳至二十四世矣。其胞兄吳位倉等族人繼續(xù)在淡水港漁耕生息,今蔚然成就文化大村,出白字戲班有二。

      “王坣”的保護與消隕

      吳天石與林寅之后,“王坣”與大海的抗衡又是一個消隕與保護的艱難歷程。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月,“王坣”崩壞,縣令于卜熊(江南金壇舉人,海豐縣《清乾隆志》纂修者)率紳衿奮戰(zhàn)半載,鞏固堤圍;乾隆三十年(1761年),“王坣”六甲、羅哨等地段崩缺,縣令命徐司爺主持修復,內(nèi)筑附坣,斥田為坦。嗣后,遞年修葺,歷有示禁,“王坣”數(shù)十年不致毀傷崩浸。然而,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生產(chǎn)生活的多樣化,歲修與維護任重而道遠。

      嘉慶十九年(1814年),石洲村與流溝村村民蘇德利、鐘大山、葉朝祖等人背禁瞞廉,在坣坦私墾鹽田,開溝沖坣,嚴重危及楊安產(chǎn)糧區(qū)的安全。職員陳騰連(千總銜,海豐耆壽),監(jiān)生莫御華、楊九成、胡定造,武生徐元彰、楊拱光、陳欲俊,紳耆羅俊熙、黃蘭寬、徐建和等看后十分氣憤,六十六人聯(lián)名控告呈禁,引起運憲、府憲、縣事三級部門行政長官的重視,次年作出了查案示禁的決定,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立石碑在“王坣”中段路口。此碑長1.54米,寬0.7米,現(xiàn)收藏海豐縣博物館展廳,是研究清代潮災以及“王坣”管理的寶貴資料。

      以后“王坣”歷經(jīng)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幾朝以至民國時期,多次出現(xiàn)潰決,也多次進行復修。解放后,隨著圍海造田的興起,人民政府在西起東澳山,東至三江媽,沿大液河北上至聯(lián)安田心山止的海岸線上,修建了長達26公里的東關(guān)聯(lián)安圍。從此,“王坣”別海后置,分身退守,它與長沙灣古海域漸而隱匿成了鮮為人知的陳跡。近十幾年來,平原人口增長迅速,山崗坡地奇缺,古代“王坣”被鄰近村民搭寮建房,更多的地段成為天然墳場。那些葬上“王坣”的先人呀,有幸取代他們的祖宗,永遠地當上“王坣”的守望者。

      東澳 “風神廟”的復興

      今天,或許只有作為重要歷史事件在特定地理位置上保存下來的風神廟,才能繼續(xù)喚起鄉(xiāng)民的災難記憶。從南山嶺向東,我們虔誠地注目這座御旨詔封的神廟:廟宇擇東澳山鵝地嶺為屏,聯(lián)東保障山回旋力,扼平安峒水口,朝奉京都,氣勢橫揚;踞首顧尾,挹楊安平原,驅(qū)狂風掉頭,波濤不侵!可惜的是在那個邈視神靈的“文化大革命”時期,它遭遇人禍的嚴重破壞:立于乾隆元年的風伯石像被劈頭蓋臉,乾隆十九年朝廷欽錫的 “清和時若” 匾額被當眾燒毀。十分有幸的是那塊沉溺溝底的禁示石碑被保存下來,讓“三個涌蓋梅隴”和興建“王坣”留下重要的文物佐證。

      上世紀八十年代,當?shù)剜l(xiāng)賢發(fā)動了包括港胞在內(nèi)的鄉(xiāng)親參與了風神廟的重建工作,按原來兩進三間的方位格局恢復了昔日重檐翹尾的建筑風貌,撈起道光二十四年的碑刻,尋回光緒年間的石香爐,把“受傷”的石神像安置宮后小龕,把復制的木匾額懸掛正堂之上。如今,重塑的風伯方天君紅須闊臉,持輪執(zhí)扇,以代表擁有自然力的威儀俯視門外的和平世界,寬容地接受人們祈盼風調(diào)雨順的朝拜。有聯(lián)題曰:“滄海無波欣協(xié)律,庶民多福喜覃恩”。

      覆沒瞬間,發(fā)展漫長,要了解楊安平原災前原住居民的回流狀況已經(jīng)太難。以東澳村聚居群體為例,除了陳姓遠赴香港遺下百年老屋以外,劉姓從官田寨而來,林姓源出漳廈,羅姓分支南山,他們都說祖輩經(jīng)歷過“三個涌蓋梅隴”。我們無言以對,看村畔古池插天的海巖由褐泛白,頁頁如書,繼續(xù)承載著那次海嘯遠去的聲聲概嘆。

      三百年過去了,古海成夢,綠野似綢。今天,東澳村前的沈海高速和廈深鐵路橫灣強渡,毫不留情地把“三個涌“踩在路下。大嶂山、南山嶺、東澳山、水踏山、石塘嶺、馬鬃山、雞籠山、烏石蓮仍如環(huán)列拱視的老人,看歲月蹉跎,見蒼海桑田。雖然,人類的進取代有嬗變,但日本的海嘯危機近在眼前!

      參考資料:

      1、嘉慶二十三年正月廿九日《運憲府憲縣主禁碑》。

      2、清道光二十四年七月五日《風神廟禁示碑》。

      3、海豐縣《清乾隆志&#8226;都里&#8226;壇廟》。

      4、海豐縣《清乾隆志&#8226;補編&#8226;吳天石》。

      5、海豐縣《清同治續(xù)志&#8226;名宦&#8226;林寅》。

      6、陸豐潭西鎮(zhèn)東山村莊氏族譜《莊汝揚進士:致祭“三個涌蓋梅隴”遭難之魂》。

    http://www.hfarc.gov.cn/news/html/?1428.html

    樓主熱帖
    [城事報料] 《不一樣的汕尾》原來我們生活在如此多彩的城
    [文化天地] 再婚(一)
    [文化天地] 《潮韻唐詩宋詞》影視片即將發(fā)布
    [文化天地] 2013國慶節(jié)海陸豐戲迷聯(lián)誼會
    [文化天地] 白字戲《放走曾榮-放走》王思穎(9歲)
    [文化天地] 海豐縣白字戲劇團簡介

    2#狀元
    發(fā)表于 2013-8-14 15:52:43 | 只看該作者
    點擊進入微信
    謝謝分享,發(fā)幾個圖片給你添加佐料,不會顯得干巴巴!
    3#榜眼
    發(fā)表于 2013-8-14 15:58:35 | 只看該作者
    新浪官方微博
    把QQ號發(fā)我手機13809799098或…,我發(fā)圖片給你。
    4#探花
    發(fā)表于 2013-8-14 16:02:38 | 只看該作者
    這段歷史非常中肯,非常詳細。值得一讀。
    5#進士
    發(fā)表于 2013-8-14 18:56:46 | 只看該作者
    其中第五段講到一個民間傳說,類似內(nèi)容曾經(jīng)聽人講過,那種恐怖氣氛給人感覺毛骨悚然,渾身起雞皮疙瘩。
    現(xiàn)在梅隴交警附近的維多利亞工業(yè)園內(nèi),聽人說里面有一個當年埋葬死難者遺體的巨坑。在水踏、東家亞附近也有一個埋葬死難者的公墓。
    6#貢士
    發(fā)表于 2013-8-14 20:37:01 | 只看該作者
    danjin 發(fā)表于 2013-8-14 18:56
    其中第五段講到一個民間傳說,類似內(nèi)容曾經(jīng)聽人講過,那種恐怖氣氛給人感覺毛骨悚然,渾身起雞皮疙瘩。
    現(xiàn) ...

        是的,那地方叫深坑嶺。類似的遇難者義冢在南山馮、東家亞、烏樹、水踏等地方都有,當時楊安平原的村莊幾乎顛覆。當時,有聯(lián)安霞埔的先祖在嶼嶺村教書也殉難,后人稱之“大水公”。
       當年災異類似的傳說還有許多。
    7#舉人
    發(fā)表于 2014-1-13 14:39:43 | 只看該作者
    看了好久才看完,這個故事聽說過,就是沒這個這么詳細
    8#秀才
    發(fā)表于 2014-1-14 13:07:39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分享!
    9
    發(fā)表于 2014-1-14 13:07:48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分享!
    10
    發(fā)表于 2014-2-16 23:10:10 | 只看該作者
    11
    發(fā)表于 2014-5-8 22:43:31 | 只看該作者
    12
    發(fā)表于 2014-5-9 16:12:28 | 只看該作者
    葉氏文化(汕尾) 發(fā)表于 2014-5-8 22:43

    謝謝你關(guān)注。
    本文業(yè)經(jīng)修改完善,已編入《海陸豐記憶》一書,由花城出版社發(fā)行。汕尾、海豐及廣州書城有售,請支持和指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市民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客服投訴、違法和不良信息、未成年人保護舉報電話:0660-3277345 舉報郵箱:swsmw@qq.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中文欧美日韩久久,免费婬色男女乱婬视频国产,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14,麻豆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99九九这里只有精品2
  • <menu id="w4oac"><noscript id="w4oac"></noscript></menu>
    <code id="w4oac"><abbr id="w4oac"></abbr></code>
    <delect id="w4oac"></del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