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shù)民族感生神話女性形象原型及其女性人類學闡釋 | | 神話有諸多分類,標準各不相同。感生神話是其中一種,它又被稱之為“貞潔受孕”神話。①“感生”一詞,指原始先民認為人的出生不一定經(jīng)過男女肉體交合,可感外物而生。因此,它又被稱為“孤雌生殖”(禹燕,1988:59)、“非性交生育”(列維—布留爾,1981:422)、“處女生殖”(朱狄,1988:762)。感生神話就是在這種觀念之上形成的,是講述一個民族或部落的首領或英雄是由其母親感神奇的外物而孕育的神話。關于感生神話的產(chǎn)生,有這樣幾種說法。 袁珂認為:“這些感生神話,都反映了原始氏族社會前期母系社會‘民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商君書·開塞篇〉)的真實情況。一方面‘不知有父’,另一方面人們又要去追究那些相傳曾經(jīng)領導過他們對大自然進行斗爭、有過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著名人物(多半是所謂‘圣王’)的來歷,于是就不能不創(chuàng)造神話以為解答了:這就是感生神話的所由起?!?袁珂,1979:53) 王孝廉認為“感生神話與處女懷胎的信仰是源于古代的母神信仰,感生而懷胎的處女往往也就是民族的原始母神”。(王孝廉,1991:179) 列維—布留爾認為,感生是一種互滲律想象的反映,是先民圖騰崇拜的結果。因此,“嬰兒并不是受孕的直接結果;不受孕也可以生出來。受孕可說只是為母親接受和生出那個已經(jīng)形成的、居住在地方圖騰中心之一的嬰兒魂作準備”。② (列維—布留爾,1981:331) 這幾種看法實際上是生殖崇拜與圖騰崇拜兩種不同的觀點,這兩種觀念被認為是形成感生神話的原因。 感生神話在中國少數(shù)民族中有較豐富的遺存。苗族《楓木歌》、《白帝天王》,彝族《九兄弟》、《支格阿魯》,壯族《姆六甲》,朝鮮族《朱蒙神話》,滿族《佛古倫》,白族《大理龍母》、《白王細拿羅》、《九隆神話》,土家族《八兄弟》、《佘香香》,哈尼族《天、地、人的傳說》、《母與女》,傣族《叭阿拉武》、《蘭嘎西賀》、《象的女兒》,傈僳族《恒瑪塔》,高山族《雅美二男神》、《女人感風生泰雅人始祖》、《那巴阿拉馬射日》,水族《十二仙蛋》,柯爾克孜《四十個姑娘》,羌族《燃比娃取火》、《人的由來》,普米族《嘎達米》,塔吉克族《漢日天種》,獨龍族《馬葛棒》,珞巴族《虎兄人弟》、《麥冬海依》,拉祜族《獨頭娃娃》,蒙古族《阿闌豁阿五箭訓子》,③ 《土族格賽爾》有兩處貞潔受孕誕下英雄的故事。藏族史料《漢藏史集》中記載了茹拉杰、釋迦牟尼的出生;藏族《格薩爾王傳》描述了格薩爾的神奇出生。 這些感生神話共涉及22個民族,有38篇之多??v觀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他們生活在中國的大部分版圖中,分處在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環(huán)境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如果單從族別考察,我們很難將這二十多個民族的感生神話置于一個背景之下。但我們可以運用女性人類學的理論,解讀這些感生神話背后的性別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