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時間: 2013-9-3 21:18
正文摘要: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1:20 編輯 第八章;廟宇大觀 捷勝地處沿海,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和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為本來就是勤勞斂樸、精明干練且又樂天知命的捷勝人 ... |
好詳細啊,學習好多知識,感謝樓主。 |
附:清•范端昂《王來任傳略》 王公字弘宇,遼東人?滴跛哪辏矒釓V東。時粵屢經(jīng)兵燹,賦役重繁,民不聊生,瀕海兩徙,饑餒流離,尤為凄慘。公至撫粵,安集流亡,咨詢疾苦,賑恤存活數(shù)千百萬生靈,禁止夫役,革除兌支、勒解、折征等弊。嚴禁營頭下鄉(xiāng)債折粵人妻女。減省排戶虛費,歲以數(shù)百萬計。緝拿流棍、土宄,搶奪掠賣杜絕,州縣委署征貪除蠹。條陳六大害,飛章入告:一曰夫役,一曰民船,一曰私抽,一曰采買,一曰誣盜,一曰擅殺。請旨永禁,粵人始得更生。至于親臨清獄以釋積冤,微服訪察以清吏治;巡查營棍、藩孽標奪肆虐;盤詰販賣婦女,竊帶過關(guān);首禁有司凌辱士子,或有掛陷,不得擅自威焰。種種仁政,俱實心行之。 天不祚粵,公病噎食,自陳罷免;浫税┨岫綏罟雒鲹(jù)眾民情疏留,里民潘世祥等赴京保奏。仆音隨至,號哭而旋。公遺表請復海界,瀕海百萬生靈俱得歸里。立廟尸祝,至今不衰。 |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2:07 編輯 巡撫祠 巡撫祠,位于捷勝所城東門街中段。內(nèi)祀廣東巡撫王來任和兩廣總督周有德的神像。 據(jù)清范端昂《王來任傳略》載,王來任,字弘宇,遼東人,廣東巡撫。 清康熙四年(1665年),屢經(jīng)兵燹的廣東沿海正處在有緊無松的海禁之中,時沿海居民拋棄家室田疇,扶老挈幼,饑餒流離,偶遇悍兵強徒,遭其撻打搶奪,可謂天災人禍并至;且米貴如珠、鹽貴如玉,人多三餐不繼,是嫁妻賣兒者事常發(fā)生;加之瘴癘叢生,瘟疫雜至,使“十鄉(xiāng)之中存無四五,十室之中死有六七! (廖天佐《遷圖說》)王巡撫目擊如此情形,“安集流亡,咨詢疾苦”,并條陳六大害,上疏朝廷,請旨復界。因此,瀕海百萬鄉(xiāng)民俱得歸里。 康熙八年(1669年),朝廷下旨復土展界,遷民歡呼載道,莫不踴躍!可惜天未祚粵,王巡撫因病而亡(民間傳說他吞烏金自殺)。仆音乍至,粵民號啕大哭,悲痛至極! 時兩廣總督周有德奉特旨展界設防,目睹流離之民,田地徑路阻蕪,乃上疏請旨,預備牛種、給遷民以前業(yè),不許豪強隱占欺凌,并設官兵于防外。遷民雀躍不已! 其時,捷勝所城是遷民測界之地,誠如廖天佐《遷圖說》中所描述那樣,城所告空,人煙已絕。因王巡撫和周總督冒死上疏,為民請命,城所人煙及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方漸恢復。 為紀念故,捷勝人民設專祠奉祀這兩位大功臣。自清代至民國,該祠香火鼎盛。 文化大革命期間,祠遭毀,后改建為東村小學,F(xiàn)存有碑刻,祠亦已重建。今人劉淦有《憶捷勝巡撫爺宮碑記懷古》詩云:“康熙征爽統(tǒng)南國,皇令封船逐戶遷。海岸哀聲鴻遍野,漁家背井苦連天。巡爺總督齊章奏,居士大人陳淚篇。仗義成仁救百姓,光輝政績照人間! |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2:01 編輯 四大元帥廟 捷勝所城四大元帥廟,一在北門菜街、一在北門第八街、一在西門街、一在西門第五街。 這四大元帥廟分別奉祀“溫、康、馬、趙”四位天神,他們是捷勝所城的總神。 北門菜街的元帥廟祀威靈瘟元帥,他是金大神溫瓊。據(jù)《中國一百神仙圖》的記載可知,溫元帥在東岳十太保中最為著名,后漢時溫州人。其父溫望專于儒學,中了科第,然一直沒有兒子,乃向后土祠祈禱。一夜,其妻張氏夢見金甲神持巨斧,手托一顆明珠,說:“我是六甲之神,玉帝的大將,現(xiàn)要下凡為人,欲托你胎,不知肯否?”張氏答道:“女流無識,圣賢顯萃,何敢方命?”說完,即把神給她的珠子放在懷中。醒后,果然有孕。十二個月后,祥云繞室,異香馥座,嬰兒出世了。其左肋有符文二十四篆,右肋有十六篆,人莫能識。后這個嬰兒取名為瓊。溫瓊自幼聰敏,“七歲學步天星,十歲通儒”,但長大后無甚建樹,“十九歲科舉不中,二十六歲明經(jīng)射策亦不中”。一次,正當他自嘆之際,忽飛來一條蒼龍,墮下一顆珠子到他面前,他躍上拾起吞入肚里。蒼龍來奪,他把龍扭成一個環(huán),繞尾于手。突然間,他的身體發(fā)生變化:面青發(fā)赤,藍身猱猛,手握巨簡,游衍坐立,英毅勇猛,將龍制服。后泰山府君知其勇猛,召他為佑岳之神,積立了陰德;并受玉帝敕旨,封為金大神,賜以玉環(huán)一個、瓊花一朵、金牌一面,內(nèi)篆“無拘霄漢”四字。他常下五岳巡視,成為名副其實的元帥。在每年陰歷五月,溫瓊“誕辰”之日,人們都要抬著他的神像在街上游行,驅(qū)趕疫癘。 北門第八街的元帥廟祀圣仁康元帥,他名叫康席。據(jù)《北游記》載,他本是西安府黑公林的妖怪,在仁圣興風作怪,殺人越貨。后來,被妙樂天尊降服,玉帝封其為“仁圣康元帥”。他手執(zhí)金斧,幫助真武大帝降魔除妖!度趟焉翊笕氛f他“生而慈善,不傷螻蟻”,“四方謂之能仁,聲聞天下”,所以有“仁圣”的稱譽。他與溫瓊一樣,都是東岳十太保之一。 西門街的元帥廟,主祀靈官馬元帥,是一位三眼神將,俗稱“馬天君、三眼靈光、三眼靈耀、華光天王、華光大帝、花酒馬靈官”。據(jù)《搜神大全》載,他本是如來佛身邊的至妙吉神,不知是菩薩,還是羅漢?因他毀了“焦火鬼墳”,違反了佛家慈悲為懷的教義,而被罰下凡。所以,民間中曾有馬元帥三次“顯圣”的說法。后來,他拜妙樂天尊為師,學得“風雷龍蛇首或鬼安民之術(shù)”,獲得三角金磚。因其神通廣大,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玉帝便讓他掌管南天事,賜瓊花宴,并讓他當了真武大帝的部將。世間百姓對他極為虔誠,凡有“妻財子祿之祝,百叩百應”。“感顯應驗,永受祭享”。 西門瓊花宮祀華光大帝。據(jù)考,南方有許多主祀華光大帝的華光廟,而一些城隍廟亦配祀華光大帝。據(jù)《華光天王傳》和《北游記》記載,華光乃“火星”,是“火之精、火之靈、火之陽”,玉帝曾封他為“火部兵馬大元帥”之職,法寶除金磚外,尚有“風龍降火龍數(shù)條”及“火丹”,只有真武帝用北方壬癸之水,才將其制服,所以民間又視其為火神。道教把他的“神誕”(生日)定為陰歷九月二十八,可他八月初一就由天上下凡,如果八月初一這天下雨,那么一年的火災就會少。因此,農(nóng)歷八九月間,每條街巷,都要作“華光醮”,時間三四天不等。打醮的目的,是為了免除火災。其時每家預備臘燭、冥錢、火炭、雞毛,以及柴米油鹽等,捆成一堆,放在門口。在打醮最后一天的五更時分,則有一班人打著明鑼從門口經(jīng)過,把這些東西放在大筐內(nèi),再放進一只紙糊的大紙船里燒掉,叫做“送火災”。打醮期間,張燈結(jié)彩,迎神賽會,街坊鄰眾,齊往參拜,在娛神的迷信氣氛中,倒也洋溢著娛人的歡樂情緒。 西門第五街的元帥廟祀財神趙公明,據(jù)《搜神后記》、《辭!贰ⅰ肚鍏撬住、《清嘉錄》及《姑蘇志》記載,趙公明,秦朝人,得道于終南山,封正一玄壇元帥,黑面濃須,著武裝,手輒鞭,身跨黑虎,是道家諸真之一,名在東岳十太保之列,歷來被奉為“武財神”,又稱“中路財神”(正財神),是財神界的主宰,統(tǒng)馭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個部將,合而稱為五路財神。 傳說,趙公明不食豬肉,所以人們在祭拜時,必以燒酒牛肉祀之;他又怕寒冷,被人稱為“寒丹爺”,當他于上元夜游巡境時,人們就大燃炮,為其暖身,F(xiàn)此習俗依然存在。 因佛教有四大天王(四大金剛),給佛門帶來了無比光耀,所以道教也增加了四大元帥的編制。 明清時期,道教在作道場祈禳時,常要用一種“請神”的重要方術(shù),即請有關(guān)的神明降臨,幫其驅(qū)魔降妖。 據(jù)說,張?zhí)鞄熍c敵手斗法時,便常要“請神”。他披發(fā)仗劍,躡著罡,步著斗,捻著訣,念著咒,礚踏了一會,便拿出令牌,連敲三下,喝道:“一擊天門開,二擊地戶裂,三擊溫康馬趙赴壇!”緊隨著,又燒了兩道飛符。此時,半空猛響起劃喇喇之聲,隨聲降下“溫康馬趙”四位天神。他們身長三十六丈,威猛無比,邪魔一見他們,大都溜之大吉。 四大元帥廟與五土四社稷廟、九王爺宮一樣,都是作為捷勝所城的建城標志,但這中間有它一定的歷史原因和地緣要素,而這亦說明了封建統(tǒng)治者對于上蒼的冀望和依賴心理。 |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1:53 編輯 關(guān)帝廟 在中國,神明成百上千,影響很大的也有幾十位,但其中影響最大的要算關(guān)圣帝君了。他的廟宇,可謂遍布全國各地,一般稱為“關(guān)帝廟”,與孔廟并稱為“文武二廟”。 捷勝關(guān)帝廟,位于城所南門街中段,規(guī)模不大,占地只有二十多平方米。 據(jù)考,在解放前,關(guān)帝廟規(guī)模較大,后因國民黨整街時,將其裁去一半,而成現(xiàn)有規(guī)模,對此,其原有廟聯(lián)“廟宇巍然,宛如季漢偏安局;威靈永在,應與中華萬古存”己有述及。 該廟內(nèi)祀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guān)羽,俗稱“關(guān)公”。他生于漢恒帝永壽二年五月十三日(后為關(guān)公誕辰,春秋致祭),河東解縣常平村人,容貌偉岸,威武逼人,自幼喜讀《易》和《春秋》,具有忠義之氣。他與劉備、張飛結(jié)為異姓兄弟,協(xié)助劉備建立蜀國,與魏、吳形成三國鼎立之勢。他屢立戰(zhàn)功,過五關(guān)斬六將、單刀赴會、水淹七軍、智取黃忠,表現(xiàn)了他的大智大勇;另外,曹操勸降,他講究忠義大節(jié),更使萬世流芳。后來,敗走麥城,死于湖北當陽。 然從魏至隋,關(guān)羽在民間的影響并不大;自唐宋以降,方聲威大震。宋代封其為“義勇武安王”,明代加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zhèn)天尊關(guān)圣大帝”,其封號甚至超過人間帝王,因為歷史上還沒有哪個皇帝敢自稱“大帝”的。因此,關(guān)羽便成了國家祭祀的高級神祗,佛道二教亦爭相把他拉入自己的教門充當護法神。 據(jù)說,在明清時代,關(guān)羽極顯,有“武圣人”之稱,儼然與“文圣人”孔子并立。民間相信關(guān)帝具有司命祿、佑科舉、治病除災、驅(qū)邪避惡、巡察冥司,乃至招財進寶、庇護商賈等多種法力,所以,民間各行各業(yè),婦孺長幼均對“萬能神”關(guān)圣帝君頂禮膜拜。 據(jù)傳說,每逢關(guān)帝誕辰,頭一天便要下雨,以清洗街巷。入夜,關(guān)帝廟則會傳出聲響。人們都認為,這是關(guān)公在磨青龍偃月刀,他又要斬妖除魔了。 |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1:50 編輯 3 仙真人鬼廟宇 天太后宮 捷勝地處沿海,漁民眾多,故信奉天后圣母者多,崇拜之風甚盛。綜觀捷勝沿海一帶,建天后宮的就有石頭村、沙角尾村、牛肚村、雙湖村和龜齡島等,其中,石頭村天后宮較為出名,建筑規(guī)模較為壯觀雄偉。 其宮廟并戲臺之地約占1000多平方米,右側(cè)設以圍墻,中建廟門亭,門亭內(nèi)壁兩邊鐫刻有“南國有生皆圣德,海天無處不慈航”及“升階已肅天顏近,到此方知母德深”兩副對聯(lián),門亭聯(lián)則為“白云紅日仙都近,玉樹丹林勝跡幽”,門前兩側(cè)各立一石獅。 圍墻內(nèi)之天后宮,整體上分前后二殿,前殿門額刻“天太后宮”,下刻“英風已屆江天外,坤德長垂?jié)蓢小钡膶β?lián),殿內(nèi)兩旁各祀注生娘娘及天官等神明;過了前殿,便是方型天井,中置明代香爐(成化十八年<1475年>歲次丙寅仲秋造);再進去,就是后殿,亦即主殿,正中祀天后圣母,前有三塊拜石,為總督大老爺所賜,長各150厘米、寬55厘米;東西兩側(cè)為廡廊。 另外,天后宮前建有戲臺,刻有“誰謂戲者虛猶是千秋真史實,莫道看無益誠然一部好文章”及“勝地長春一曲梨園歌盛世,神光永耀千秋香火祀南天”的對聯(lián)。從現(xiàn)存的明成化十八年所造之香爐及石獅看,天后宮有可能建于公元1475年仲秋。現(xiàn)有明代遺存的香爐、石獅及總督大老爺禁碑(建廟公約)等文物。 據(jù)《大清一統(tǒng)志》、《四庫全書》、趙翼《陔余叢考》及《天后圣母正傳》記載,天后,又稱海神天妃、天上圣母、媽祖、船頭媽等,自宋至清,帝王們對她的冊封多達四十余次,她的地位也逐漸升高,稱為“天后”,事跡也被載入國家祀典。 天后,原名林默,北宋建隆元年農(nóng)歷三月廿三日,生于福建莆田嵋州嶼。其父林愿,官至都巡檢,母王氏。因林默小時從不哭啼,故取名為“默”,長大后又叫“默娘”。因其生在海邊,默娘水性良好,常在海上救助遇難的客商、漁民;又知天象,她的天氣預報十報九準;猶懂醫(yī)藥,為人看病治療;此外,她還識占卜之術(shù),預知禍福。 雖說是年輕姑娘,但卻無所不能,鄉(xiāng)親們都有十分信服愛戴她,稱她是“神女”、“龍女”。到了二十八歲,有一次,她在海上救人,不幸身亡。鄉(xiāng)親們悲痛不已!后來,漁人經(jīng)常看見默娘身著朱衣乘云游于島嶼之間,便編出許多有關(guān)她飛升成仙的故事,并在莆田修建祠堂紀念,每次祈福必有靈應。自此后,天后就成為沿海地區(qū)共同祭祀的海神。 在以前每年農(nóng)歷三月廿三日的天后圣誕時,石頭村天后宮要演上百出戲,連續(xù)上演三個多月,現(xiàn)在只演一個月;其他如沙角尾村、牛肚村及龜齡島等天后宮,亦同時演戲,但只有幾天時間,并不像石頭村那樣熱鬧非凡。 在誕辰正日,一般都要舉行“擺席”、“送子”等儀式,祈求風調(diào)雨順,海事安寧,四季平安。 |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1:45 編輯 五土四社稷 捷勝所城在建置之時,曾按明初衛(wèi)所規(guī)制配設五土四社稷。五土者,乃五個福德老爺宮,設于捷城東西南北中之位;四社稷者,一在東門水坑街口、一在西門水閣村、一在石頭村、一在城隍街(正直街)。它們是捷勝具有建城標志的廟宇。 土地神原名“社”,故有土必有社。自皇帝至平民,都得對土立社,以祈福報功。白虎通云:“人非土不立,非殼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地也!本褪且驗椤巴痢蹦苌f物,其功德厚大,封土立社,祀五土之神,以為祈福(春社)報功(秋社),示與土合而成“社”,這就是“社”之由來了。是自古以來人們除敬天以外,就以敬土地為最緊,便封土地為社而祀了。 土地之神稱為“社神”,民間俗稱土地公、大伯爺、老土地、后土,又稱福德正神、福德爺。歷代對于土地神之名諱及哪朝人,有幾種說法,但人們普遍認定的乃是周代的張明德。他原是某上大夫家仆,因主人幼女思念其父,乃遠途背之前往會其父。不料半途天降大雪,張明德脫衣護之,自己遂被凍死。當時,空中曾顯現(xiàn)有“南天門大仙福德神”八字。此事一經(jīng)傳開,百姓異口同贊,認為是天賜義仆封號。后來,那上大夫感念其恩德,乃建廟祀之。 一般來說,其它地方的土地廟很小,這跟土地神在神的體系中地位較低有關(guān),所以立專祠者較少,大都只附于神廟或橋亭之處。 然捷勝所城并非如此,還是立專祠以祀之,這亦是跟城所本身之規(guī)制、配套有關(guān)。廟中的土地爺為泥塑或木雕,穿長袍戴烏帽,慈眉善目,銀須白發(fā),老態(tài)龍鐘。其旁配祀土地奶奶。他的職責是主掌土地行政,但當今習俗又為他設計了右手拿手杖,左手拿元寶的形象?梢,土地又是兼理財務的財神了。據(jù)民間傳說,農(nóng)歷二月初二為土地公誕辰,在明清時期都有祭拜的習俗,現(xiàn)已為人淡忘了。 再說社稷,通社有關(guān)之神,稱為“稷”或“地居主”(地基主)。稷,屬六谷之長,即神,官名稱為“田正”,封號“后稷”。 自古以來,帝王諸侯都甚重視社稷,這主要是因其象征國家富強、康樂太平,所以社稷又被比作“江山”,以社稷的存亡,示國家的存亡。 在上古時,最早任稷官者,是炎帝神農(nóng)之子“柱”及堯帝時的“棄”,兩人均先后成為“稷神”。 明代捷勝的社稷不設祠廟,只筑一小平臺,上立石碑以祀稷神。稷神的職責是主管田地六谷,庇佑人民收成豐裕,生活無憂。 |
附:清•林大蔚《得道庵序》 捷之西山得道庵即昔之云山寺,前明崇禎時鼎建也。溯厥創(chuàng)始之由,或云朱翁伯符,或云洪師達上,未祥也。吾捷前輩黃飄香先生曾讀書其間,庵側(cè)有達上禪師墓碑記存焉,公摹而讀之,始知朱氏以地資之,摹是庵者達上禪師力也,而自泐為明之茂才。夫師浮云寶貴隱棲于此,蓋亦非常人也。當時院可數(shù)椽,僅避風雨,越百余載,迨乾隆年間始增三寶佛殿及下兩廡,續(xù)后風雨摧殘,歷有增修。至光緒七年,住持僧遇緣和尚始平基而廢舊制,益見凈土莊嚴,靈光煥發(fā),斯誠是庵一時盛事也。況夫地拓三弓,卻萃西山之秀;天開八景,洵增南國之光。雖蕞爾微區(qū),實吾邑名勝。所以君子來游,不少他鄉(xiāng)之客;都人至此,間多大雅之士。有此風景端賴保存,今雖茍完茍美,尤須盡善盡美。嗟乎,創(chuàng)始之難,守成不易。后之視今,當猶今之視昔。愿后之君子共相保守勿替焉。 余少時亦讀書是庵時,達上和尚碑文大半消磨,惟塔銘頗有可觀。余賞錄而存之。今之五葉流芳處即其墓焉。其舊壽塔銘失考,此乃嗣其法門人通衢所拜撰也。 民國甲子一九二四年撰 |
客服投訴、違法和不良信息、未成年人保護舉報電話:0660-3277345 舉報郵箱:swsm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