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時間: 2011-10-20 19:59
正文摘要:18日上午,海豐縣鵝埠鎮(zhèn)紅羅畬族村黨支部、村委會舉行掛牌儀式。該村是海豐縣第一個少數(shù)民族聚居行政村。 紅羅畬族村原是鵝埠鎮(zhèn)上北村委會所轄的一個自然村,共30戶,人口200多人。1958年,海豐縣政府撥出? ... |
可貴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需要被重視并傳承下去。。。 |
海豐畬族村寨紅羅村 作者:葉良方 距鵝埠鎮(zhèn)約7公里的的羅裙山南麓,有一座畬族古村寨名紅羅村,。現(xiàn)有人口27戶190多人,舊稱山仔瑤,以藍姓為主,還有雷、黎兩姓是上世紀50年代末從惠陽山區(qū)遷來的。畬族人通用漢字,但本村間通用本民族語言——畬語。對外通曉福佬、客家、白話、尖米等漢民族方言。 清乾隆《海豐縣志.雜志》載:畬民,“其在海豐者,皆來自別境,家供畫像,犬首人服,歲時祀之。厥姓有五:盤、藍、雷、鐘、茍,自為婚姻,土人不與通。明初設土官領之!痹摯瀹屪迩宄踉佑谏徎ㄉ絽^(qū)羅裙山北麓嶂背,最盛時人口300多人。民國初期遷至羅裙山山腰處,刀耕火種,狩獵為生,并建有祠堂擺放香案、香爐和供奉盤匏王畫像。經(jīng)歷多年戰(zhàn)亂遷徙和瘟疫疾病,至解放初期全村人口僅存藍姓27人,經(jīng)人民政府動員下山,在現(xiàn)址建了紅羅村。村中有學校、商店及打鐵鋪、磨米等作坊,過著以農(nóng)耕為主,狩獵、采藥為輔的生活。 隨著現(xiàn)代生產(chǎn)和生活方式的發(fā)展,畬族的生活習俗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居住布置和服飾等同漢人無異,但仍保留祭祖、婚娶等民族風俗文化習慣。每年祭祖仍須聚集全村族民由長者帶領上山到舊畬村的祠堂(公廳)中祭祀。比較隆重的節(jié)日有端陽節(jié)、中元節(jié)、十月初一以及冬至、春節(jié)。祭祖時,在公廳懸掛祖圖,家家戶戶備三牲酒肉、五色米飯、香燭等,由長者率眾先將三牲祭品擺向大門,朝外跪拜,請回在外狩獵獵身亡的太公之靈。然后挪動三牲祭品朝向內(nèi)廳祖圖叩拜。每次祭祖,都由長者向后輩講述族源,使之銘記,世代流傳。其婚娶習俗,則從女方送庚帖那一天得算起,7天內(nèi)男女雙方家庭沒有發(fā)生禽畜死亡或跌破碗簋等不吉利之事,可擇日迎娶。 男方要根據(jù)女方親朋多少送給豬肉,并請一位男親戚和媒人到女家迎娶,新娘家由舅父和女友送行,各擎雨傘,步行到新郎家。是晚村中男女青年,唱著畬歌鬧洞房。 村中每年最隆重的節(jié)日是正月初八的“雞公王生”。這一天清早,各家各戶宰豬殺鴨,用以祭拜“雞公王”。祭場設在村前廣場上,由師公(一般聘請惠東山區(qū)畬族長老)領著4名衣冠鮮明的畬家女子,搖著銀鈴率全村人口進場向著祭品當天跪拜。師公口中念著祝禱詞,祈求“雞公王”庇佑合境平安,狩獵告捷。祭畢一齊跳起“雞公舞”,有時通宵達旦,狂歡不已。此外,招兵節(jié)也是畬族較為隆重的節(jié)日。 進入紅羅村,僅有一山路相通。其山口是咽喉之地,一邊是幽篁叢集、荊棘密布的深谷;一邊是古榕參天,巨巖匝地的山崗。周圍環(huán)境幽雅,山風涼爽,游客至此,別有一番逸趣。 |
客服投訴、違法和不良信息、未成年人保護舉報電話:0660-3277345 舉報郵箱:swsm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