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至9月1日,由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濱州市人民政府聯(lián)合主辦,中國文聯(lián)戲劇藝術中心、山東省戲劇家協(xié)會、濱州市委宣傳部、濱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濱州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博興縣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首屆“中國戲曲稀有劇種優(yōu)秀劇目展演”在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舉行。
經(jīng)過廣東省戲劇家協(xié)會的悉心推薦,
汕尾市三部珍稀劇目
正字戲《織錦記·百日緣》、
西秦戲《趙氏孤兒·掛畫》
白字戲《珍珠記》,
參加此次展演,
共展戲曲魅力。
正字戲《織錦記·百日緣》策劃陳文賓(左三)。
西秦戲《趙氏孤兒·掛畫》主演呂維平(右二)。
白字戲《珍珠記》主演林娜珊(左二)。
正字戲經(jīng)典傳統(tǒng)劇目《織錦記·百日緣》
演員鐘曉琳(國家級非遺項目正字戲汕尾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飾演七姐,演員林大贈(國家級非遺項目正字戲汕尾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飾演董永。
陸豐市正字戲傳承保護中心負責人陳文賓是這個劇目的策劃人。劇目演繹出七姐與董永的經(jīng)典故事,兩人婚后百日期滿,玉帝敕令其回天宮,七姐強抑悲痛,不忍告知董永,隨夫回家路過槐蔭樹。因限定回天宮時間已到,不得不向董永道明真情,夫妻忍痛離別。
正字戲
又名正音戲(宋元時叫正音即正字),也有南下大戲之稱,以中州音韻官話(正音)唱念,系南戲遺響,產(chǎn)生于浙江溫州(永嘉),距今已有900年的歷史,歷來被中外戲劇界專家、學者譽為中國戲劇活化石。
西秦戲經(jīng)典劇目《趙氏孤兒·掛畫》
海豐縣西秦戲藝術傳承中心演員呂維平(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一級演員)飾演程嬰,演員陳嘉明(國家二級演員)飾演趙武。
劇情講述的是春秋時期,晉國晉靈公無道,相國趙盾勸諫不聽,奸臣屠岸賈殘殺趙盾全家三百余口。趙媳莊姬公主避入宮中,產(chǎn)下一子,程嬰舍子,公孫舍身,救出孤兒并撫養(yǎng)成人。待孤兒⻓大,程嬰繪圖,告知孤兒實情。孤兒遂與韓厥等,計誅屠岸賈,報仇雪恨。
西秦戲
據(jù)考系明末西秦腔(即琴腔、甘肅調(diào))流入海(陸)豐后,與地方民間藝術和民情風俗相結(jié)合,至清初遂逐漸游離于本腔(西秦腔)而自立門戶,形成了別具風格與特色的西秦戲劇種。
白字戲傳統(tǒng)劇目八大連戲之一《珍珠記》
由廣東省海豐縣白字戲藝術傳承中心演出,吳佩錦擔任策劃人,演員林娜珊(國家二級演員)飾演王金真,吳慶堅(國家二級演員)飾演高文舉。
“掃窗會”一折故事講述王金真接到休書,千里跋涉到京尋夫,希望與文舉一會,以明真相。不幸又遭溫氏所阻,并將她打入府下為婢,受到百般凌辱。后來幸得府中老奴之助,引她至書房外,借掃窗,會見了文舉,夫妻得以團聚。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既有生動傳神的肢體動作,也有繪聲繪色的獨特唱腔。
白字戲
來源于閩南地區(qū)的一股遷徙文化與海陸豐民間藝術相結(jié)合,用“福佬話”演繹,老百姓稱之為白字戲,音樂唱腔為曲牌連套體,襯詞拉腔多用“噯咿噯”。
近年來,汕尾市大力推進非遺保護工作,堅持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fā)展”的工作方針,取得一定的成效。汕尾非遺資源豐富,非遺項目獨具特色。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9項、省級30項、市級75項。
本次汕尾正字戲、白字戲、西秦戲亮相“中國戲曲稀有劇種優(yōu)秀劇目展演”,是汕尾非遺文化進一步走向全國舞臺的生動實踐,助力汕尾文藝事業(yè)再上新臺階。
來源 | 南方+
歡迎光臨 汕尾市民網(wǎng) (http://www.xproject.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