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乘獅子正在打盹,拄著拐杖要跳過去,但被獅子發(fā)覺了,把他攔住。他束手無策,只好在那里做著各種使人啼笑皆非的動作。直到獅子睡著了,他才急急忙忙逃了過去。獅子猛醒過來,從高桌上跳起來,一下子翻滾到地下,想抓住“戇紹和”,可他已逃遠了……
當擎獅頭者表演從高桌上滾翻下地的高難動作時,觀眾為他捏了一把汗;當看到人和獅頭落地后都分毫無損時,場上爆發(fā)出一陣熱烈而又經(jīng)久的掌聲。
舞獅表演之后,除拳術、棍術表演之外,還有與眾不同的“飛越高桌”的表演。前面說的那張高桌,表演者在助跑之后,要雙手著桌邊,一下子騰空飛越過去,很像現(xiàn)在體操項目中的“跳馬”。更驚險的是,在桌邊架上刀叉,尖刃向上,高出桌面一尺多,表演者要一下子越過刀叉跳過去,身體不能碰著刀叉。技藝高的表演者,在越過刀叉之后,即于高桌上倒立行進,然后騰空下地……
這個表演,須經(jīng)長期艱苦訓練才能達到要求,表演時不能有半點閃失。
(, 下載次數(shù): 22)
最后的表演是打拳椿、刀椿,尖串對盾牌短刀、錙尖對鐵尺,還有空手對刀槍等五花八門的武打場面,俗稱“打五彩”,這與現(xiàn)時武打片中的場面很相似。表演者動作必須嫻熟,配合默契,看起來就如一場真正的格斗。為壯聲威,他們表演時不斷發(fā)出吼聲,其余獅班的人在一旁大聲吆喝著,還不斷用竹棒在地面敲打著,高喊著“著準看準呀!”“加油加油呀!”。有的表演者竟赤膊上陣,氣氛緊張而又熱烈。
(, 下載次數(shù): 25)
這時,場上刀槍劍戟的鏗鏘聲,人們的吆喝聲、掌聲、歡呼聲和鑼鼓嗩吶聲,震動大地,響徹云霄,是表演的最高潮。直至鞭炮丟進場中炸響,表演方告結束。
五福獅的全場表演,約一個多小時,比其他獅班的時間長得多,體現(xiàn)了多姿多彩的特色。
五福獅班不但在本鎮(zhèn)本縣表演,還經(jīng)常遠赴惠陽、東莞、潮汕、梅州等地演出,聲名遠播,長盛不衰。
(, 下載次數(shù): 23)
這時,場上刀槍劍戟的鏗鏘聲,人們的吆喝聲、掌聲、歡呼聲和鑼鼓嗩吶聲,震動大地,響徹云霄,是表演的最高潮。直至鞭炮丟進場中炸響,表演方告結束。
五福獅的全場表演,約一個多小時,比其他獅班的時間長得多,體現(xiàn)了多姿多彩的特色。
五福獅班不但在本鎮(zhèn)本縣表演,還經(jīng)常遠赴惠陽、東莞、潮汕、梅州等地演出,聲名遠播,長盛不衰。
(, 下載次數(shù): 26)
五福獅究竟發(fā)源于何時何地?雖然未見文字記載,但據(jù)金盤圍村族譜所記,該村遠祖原居福建,宋代遷往江西,明代遷至廣東東莞,明末清初再遷入海豐。
古代江西山區(qū),獅、虎、猴等為常見之野生動物,而獅猴更被古代山民視之為神靈,是驅邪、吉祥的象征。江西人以猴為伴,以“耍猴”為生的習俗仍流傳至今。江西的特別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們的信仰、生活習俗,為五福獅的誕生提供了極為有利的而又必須的條件。這正如我們廣東嶺南的水鄉(xiāng)一樣,由于天然環(huán)境提供了有利條件,就產(chǎn)生了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民俗文化。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推斷五福獅最早可能源于江西。
在五福獅班中,人與獅猴同場表演,不但增強了趣味性,而且生動地表現(xiàn)了人類與自然界動物之間的和睦共處,這從今天的環(huán)保意義上說,更給人以深刻的啟迪。五福獅班的表演技巧也獨樹一格,在汕尾地區(qū)以至廣東省內(nèi),實屬罕見,且歷史悠久,是我省民俗文化中的寶貴遺產(chǎn)之一。梅隴鎮(zhèn)金盤圍村“王福獅”2012年2月被省人民政府批準為廣東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
(, 下載次數(shù): 19)